第十一回
炊断粮饿倒外祖父
为活命蹭饭尼姑庵
三年自然灾害的接踵而来,无疑在三面红旗的激进、冒进、虚假、浮夸风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之上,更是雪上加霜。灾难的中华大地饿殍遍野,路有亡人。松兹县成群结队的老百姓外出逃荒,要饭。我60多岁的外祖父陈南山老爹曾经是一个身强力壮、斤酒、碗肉,顿扒三大碗米饭的壮汉,推起五百斤的独轮花车来能健步如飞。由于农村大食堂粮食都给浮夸风放卫星上交了,余下的只得天天熬粥是洪湖水浪打浪,终日里吃不饱饭,饿得皮包骨头。有时实在饿得没法,就往县城跑,想到女儿家蹭口饭吃,还又顾面子不好直说。岂知母亲为了保全三个孩子活命,硬是狠着心不留父亲吃饭走。一次,饿得头昏眼花的外祖父在回家的路上倒在路边田里,被人发现抬回家后,很快就离开了人世。母亲懊悔得伤心大哭了几天!这种悲惨的日子谁又能顾得了谁呢?
野菜、树皮、草根吃尽了,我们弟兄几人为不遭饿罪,总是一放学就往北门上街如意庵庙里跑,总想到姑祖母那儿去蹭一口斋饭吃,以填肚保命。
如意庵座落在北门城门口东边,庵门座北朝南,一条小溪由西向东从庙门前流过。庵东是居士香客捐赠的一块水田;庵北是一片茂盛的果树林;庵西是庵里一片菜园地;庵南是一个开阔的道场。道场北面是一座石孔桥,过了石孔桥便是如意庵正大门,进门是一个两丈见方的天井,过天井就是观音菩萨佛殿,佛殿两旁是居士、香客的厢房,后面是厨房和斋堂。往西走,便是一座东朝西的释迦牟尼大佛殿,佛殿左首是庵主〔姑祖母〕释轩大师的卧室,右首是爱徒小元和长安的住处,佛殿一年四季是佛灯闪烁、檀香四溢。
如意庵始建于清朝末年。姑祖母年青时端庄秀丽、精通文墨,知书达礼。因不满强迫婚姻,凭县官衙堂当众坐花轿出家为尼。开始在城东观音坦从师修行,后移居县城如意庵为师。她广接佛缘,普済穷苦百姓,因而如意庵香火日益盛旺。解放后,释轩大师开明大度、爱国拥政,深受政府赞赏。被历届政府推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佛教恊会负责人,还光荣出席了全国首届佛教代表大会,受到了朱德委员长、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受国家宗教政策保护的寺庙,僧尼是实行特需供应,再加之如意庵有薄田亩把,菜园一片,靠自种、自收、自给,因而未遭受到灾荒饥饿的冲击,勉强能维持自食。佛家宣扬“我佛慈悲
普渡众生”,父亲蒙冤关押之后,只有姑祖母她从不避嫌忌讳,总是劝慰母亲说,我相信我侄儿穷苦出身,为人正直,不会做对不起共产党的亊情。一定要坚信政府会实亊求是,你带好孩子,终有出头之日。对我们几个孙儿,总是频频接济,关照有加。母亲一个小脚女人整日整夜地在苗圃做工、车水,一到晚上就经常把三个幼小的孩子丢在庙里请姑祖母代为照看,过时、过节也不少在庙里打扰。毕竟佛门清静圣地,容不得顽童终日吵闹,姑祖母有时也发脾气让弟兄三人不要去,无奈血脉相连,佛家人侧隐之心,也不忍驱赶。所以我兄弟几人一到周末或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往庙里跑,总想去蹭碗斋饭吃,有时干脆就赖着不走,常常是在厢房撘个竹板床三兄弟挤在一起睡觉。
至今我们弟兄一提起庙里的斋饭,真是念念不忘,觉得别有风味,好吃无比。尤其是千张炒韮菜、酱干炒芹芽、香菇烧腐竹、平菇炖粉条、黒木耳烧冬笋、麻油闷茄子、碗豆下面条、豆瓣炒青椒等素菜,真是美味佳肴,别有佛家风味特色,令大家终生难忘。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沿续和加剧,如意庵的一点老存粮渐渐吃得盆空缸尽,也难以维生,我弟兄几人也无脸再去蹭斋饭了。一天,弟兄几人实在饿得无法,又厚着脸皮来到如意庵赖着蹭饭。姑祖母说:“你们怎么又来了,现在米麦都吃光了,只有园里一点青菜,我们也要活命了,你们走吧。”四弟说:“好的爷爷!〔我家三代单传,祖父姊妹三人,庙里为尼的是小姐,所以叫的爷爷〕你给点吃吃吧!将来我们长大了一定供养您,买最好的给你吃。”姑祖母笑着说:“现在自己都饿的活不下去了,还将来供养我,出家人以庙为家,也无需亲人供养”我说:“的爷爷只要我们饿不死,以后一定为佛重塑金身。”姑祖母说:“阿弥陀佛!还是学佬儿会说话,我佛慈悲,大家青菜萝卜就有福同享吧。”从此,弟兄们对姑祖母崇敬无比,感情特别深。逢年过节都去探望姑祖母,直至她老人家仙逝时,大家全部到场参加了她坐缸火化拜祭仪式,并一直送上山入土为安。如今如意庵已三异庵主,第二代长安师傅又于2010年仙逝,第三代传人宏愿师傅任庵主,如今、如意庵在县宗教局的扶持下、在众居士和香客的捐资赞助下己在老址重新建造了五层高的大雄宝殿,更加宏伟高大,引得游人香客盈门,长年香火不断。每年正月,我夫妇俩回老家必定要一同去如意庵参拜,在大殿及五楼姑祖母圣像前诚心礼拜,捐点微资修缮庵堂,以寄托哀思。同时,以表对姑祖母昔日的救命之恩和思念的感激之情!
为缓解饥饿矛盾,回笼货币资金,国家采取了在提供部队、老干部、医生、教师等一部分人的特需供应的同时,又适时放开了议价粮食商品供应。松兹县民主西街就新开了一家龙湖菜馆,是县城唯的一家以高价供应食品的餐馆。其内各种议价食品应有尽有。肉片汤三元一碗、红烧肉十元一碗、鸡蛋汤两元一碗、米饭一元一碗、糠菜饼子两毛钱一个。记得当时松兹平价计划供应的猪肉是七角三分钱一斤、大米九分三厘一斤、鸡蛋三分钱一个。龙湖菜馆的开业,立马形成了内外两重天,里面有钱人大吃大喝、谈笑风生,外面的穷人,望眼欲穿、嘴馋肠鸣。许多饥饿的孩子们每天放学路过,总要爬在玻璃门上享享眼福、闻闻香味、呑呑口水。我有时也馋得没法,跟着同学们一起趴在龙湖菜馆的大门边去沾沾鱼肉荤腥味,以便望梅止渴。但一想着母亲“人穷要穷得有志气”的母训,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怕踏进龙湖菜馆的大门。
我有一个同屋叫铁牛的儿时玩伴,父母双亡,是靠婶娘扶养大的孤儿。他经常去餐馆讨吃残羹剩饭,回来总拍着肚皮吹嘘得津津有味。他经常诱惑着拉我去看看,可我就是不敢。一次晚上我饿得实在没法,又在铁牛的再三拉扯下,也一同进了龙湖菜馆的大门,跟着铁牛去吃人家剩菜剩饭,开始是躲躲闪闪,服务员来赶就跑。后来为了活命,总是脚不由心地同令志、国翰几个小伙伴邀着一块向歺馆跑,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服务员来赶也赶不走。有时干脆厚着脸皮向顾客讨要吃喝。这消息终于传到了母亲耳朵里,我被狠狠打了一顿之后,就再也没有敢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