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钱是一个城市里的农民工,他曾经也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名边防战士,不言而喻,自然是一位退伍军人。
他大姓为钱,名孝武,其弟名孝文。他兄弟俩以武以文,实乃文武双全之家,所以村里人都叫他钱老大。他们出生在永寿县仪井乡钱家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里,他祖祖辈辈都是以农为本,以耕田种地为业。那里是本地区最偏僻的山区地方,交通十分不便。同时也是最落后最贫困的一个穷山沟里的村庄,大概也算是全国贫困村之一。钱孝武就是在这样一个贫困农村长大的,小时候他读完高小就辍学回家了,在生产队里务农。当时他只能是一个半劳动力,也只能挣七分工的劳动报酬。而工分值低得可怜,家里穷得叮当响,全家人终年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七十年代初,钱孝武十八岁时,他就身高一米七、八,长着一副国字型脸庞,一对龙眉大眼,正是一个壮实精钢的帅气小伙。当然是他家父母寄予期待希望之子。然而他却满怀一腔报国的热血激情,积极踊跃地就去大队报名应征。结果部队接兵干部一瞧,就打心眼的就喜欢上,钱孝武光荣的参军了。可是,他当兵时总想在部队当一名汽车兵,学上一门驾驶车辆的专业技术。即便将来退伍回家以后,发挥自己一长之计来改变家庭的穷苦日子。可是他入伍以后,却当了一名青藏高原上某部的边防战士,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西南大门,这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然而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加之通过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才真正明确了当兵的目的。当兵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从而他放弃了原来的幻想,明白了当兵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使祖国不断发展走向强盛;是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让人民真正过上自由、幸福、美满的社会主义生活。于是,他向连队党支部表决心,发出内心的豪言壮语:“我是一个兵,为国家献青春,向党交出一颗心。青春年华放光彩,我守边防谁敢来。”于是他从来不怕青藏高原的空气稀薄,不怕冰雪寒冷的刺骨之苦。他始终坚守在高山峻岭上站岗放哨;他长年累月冒着严寒风雪,踏着终年不化的坚冰巡逻在中印边界线上。但是,他有一颗
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指导着他能够朝着光明方向,而勇往直前。
正在他服役第二年时,突然收到家里一个急电,电告:“母亲病危,速回。”然而,由于边防工作的需要,他主动放弃回家探亲,未能去看望自己病母一眼。他依然坚持刻苦的军事训练,从来不叫一声苦,不叫一声累,操枪练武取得连队“尖刀兵”的美誉;他在工作方面任劳任怨,积极肯干;他对待读书学习从不放松,坚持写笔记,记日志;他尊重首长团结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赢得战友们的喜爱。就这样他在部队整整熬了四年,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连队多次表扬和嘉奖。连续获得“先进战士”的光荣称号。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党的组织。他为祖国守卫神圣的西南边疆,作出了一定贡献。然而他深知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光荣的退伍回家了。
钱孝武退役回家,当他一脚踏进家门时,一眼就看到房间墙上挂着他母亲的遗像。他竟连背包都未解下,就一步垮到母亲的遗像尊灵前,扑嗵一下跪倒在地。他双手捶着胸膺嚎啕痛哭起来,,惊动了村里四邻三舍,他越苦越伤心,悲痛万分。村里的群众纷纷前来看望他。这时他身患肺病的父亲还躺在土炕上,看到自己的儿子从远途归来,既是一阵惊喜又是一份难受。他父亲名叫钱凯,激动的从炕上势起来既招呼邻舍亲朋,又抹着一脸泪水说道:“武子娃呀!起来吧!听爸告诉你,你妈临别时总是不住的喊着:‘武子!武子!’她才闭上了眼晴。”接着老人又劝慰道:“孩子,只要你回来就好。你别哭了,起来吧!看你哭得那个样子,让爸难受的一时也无法控制了。孝钱武方才肃穆恭敬的向着他母亲的遗像深深的瞌了三个响头。他怀着无比遗憾的心情才起身了,他内心里只遗恨自己,只埋怨个人未能亲眼目睹慈母离世的那一刻,怨恨自己未能为母亲披麻戴孝守灵和送葬。然而,他十分明白时光不能倒流,人死更不能复生。他只能对母亲大爱之恩,对自己无比切腹之痛,而深深的埋藏于心底了。
这时他猛然醒悟起来,热切的招呼着左邻右舍的乡亲,发烟散糖。可是没有热烈嘻笑的场面。孝钱武脱掉军用鞋上炕依偎在父亲的身旁,便和乡亲们简谈述聊起来。他又想起在部队家里多次来信,自从他母亲离世以后,父亲就百病缠身的事情。他这下亲自看到父亲时而咳嗽吐痰不止,时而有气臃难耐的境况,又使他一阵伤心不已。众乡亲向钱孝武安慰了一番,先后回家去了。
晚上钱孝武陪着父亲叙聊了一夜,他父亲特别向他叮嘱道:武子呀!“你和弟弟孝文都是二十几岁的人了,已经是老大不小了。应该慎重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了,你兄弟俩都面临着当婚娶妻的事情。象你俩这个年龄的青年小伙,在农村人家都有了孩子,甚或有的小伙还偷生了第二胎,这个事情才是爸爸心中的大事啊!”然而钱孝武想了一下,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爸呀!“你听我说,我们兄弟俩会知道咋样去办,爸,你只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我一切都会心安理得了,至于我们的婚姻事情你就别过多的担心了。我们俩若果谁有合适的就给谁先办,不分谁大谁小,不论什么先后了。”钱孝武向他父亲安慰了一番。就这样,从此钱孝武在家里一肩挑起了沉重的担子,他持家守志无怨无悔。在地里不论春种还是夏收,他一马当先带领弟弟下田劳动,同甘共苦,并肩干着农活。并且他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栽种了几亩苹果园。却遭到一些眼光短浅人的质疑,有的人问他道:“钱老大啊!你竟然不种庄稼了,单纯吃苹果呀!而他向群众解释说道:现在生产体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了,分田到户谁想种啥,就种啥。这叫自由种植,发展个体经济,要搞些商品经济嘛,希望大家要有发展的眼光都要有瞻前意识,要向远处看呀。钱孝武在家里他既要挑水、又要磨面,还要为父亲做些可口的饭、菜、洗衣等家庭活路他全都揽了起来。但是那个偏僻的山村,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文化状况又相对落后。他看到了受条件的限制,使自己一个强壮精刚的退伍军人,无用武之地也无法发展,竟被贫穷的家境困扰着,那些死死捆绑在他身上的缰跘使他一时还难以解脱。由此,在当地前来他家为他们兄弟俩提亲者,寥寥无几。这时钱孝武才打心眼里明白父亲语重心长的叮嘱。原来父亲关心他们的婚姻大事,其道理的所在就是这么样个缘故啊!令他恍然醒悟。
古人云:“父愁子妻,子愁父亡,”他们兄弟俩的婚姻大事,竟然成为他父亲日思夜虑,积虑成疾的一个心病了。于是也让钱孝武心中感受到父所之痛,必是为儿心中之痛的缘份了,又使他想到母亲在九泉之下也许牵肠挂肚了。然而对于钱孝武来说,他心中自有一本老账,他却不怕没人提亲,更不怕婚姻的困扰。他想凭自己帅气的长相,凭自己曾经军人的风采,岂能还愁找不下一个媳妇,他从不将此事挂在心上。果然有一天,他家一个远方亲戚韩三叔前来提亲。便向父亲说道:“大哥呀!今天来为弟想给侄娃武子说个对象,你斟酌咋像?”钱凯即问道:那儿的?韩三说:纽凹村许五的二姑娘。这事是许五让我给他女儿找个对象,那姑娘名叫许冬梅,长相上乘,个儿也高,二十四岁了。我想给咱武子把这门婚事促成,大哥你看呢?”这时还没等钱凯开口时,三叔,我家穷,就怕人家嫌呀!钱孝武插话说。韩三接着说:“人家没说要七要八呀,你八字还没见一撇哩,咋就被你先婉言拒绝了。”钱凯一听,急忙从炕上势起来,咳嗽了一声,发出嘶哑的声音是道:“哼!几年兵让你瞎当了。咱家穷!不会永远穷下去吧!再穷总不能不订个媳妇呀!表弟,你别听他说。我就是再穷砸锅卖铁也得给娃把媳妇订下,这是我作父亲的责任,你就说去吧!”钱孝武看到他父亲生气的样子,低下头再没反驳。韩三看他表哥一棰定声,高兴的去纽凹村找许五家撮合去了。几天后,钱孝武穿着一身迷彩服旧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仪井乡和许冬梅见面了。俩人相互一见,原来是高小的老同学。他们都兴奋的合不拢嘴,笑个不停,一见钟情,相互十分满意,也不知说什么是好。还是钱孝武先开口却腼腆的说:哦!“十几年没见面了,你越长越秀气了,真像宋祖英山妹子一样漂亮。”而许冬梅用手撩了一下额头的刘海,羞涩的低下头说道“我那有宋祖英长的那样美,看你说的那么真。我才看你越长越帅气了,不像以前山里娃的那个样子了。”两个老同学像揭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童年往事。又当着情侣的面,俩人仿佛像打开了爱情心扉的大门,走进了情意融融,婵娟绵绵的情网之中,互相倾慕和赞美。
钱孝武还说:“我们俩这是天配良缘。”许冬梅回过头来看了钱孝武一眼,清脆的说:“千里姻缘一线牵,何况咱俩只相隔五里路远,自然是天赐缘份。”俩人直到夜幕的时候,孝武将许冬梅一直送到拗凹村口自己才回家去了。钱孝武和许冬梅尽管是同学关系,相互两情两愿,感觉非常满意的一对恋人。可是,在那个穷山僻壤的山沟里,钱孝武也未免能逃脱农村订婚彩礼那些陈规旧俗,婚嫁迎娶的各种花销,固然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将必然背上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可是,钱孝武的岳父母是个很通情达理的人家,在彩礼方面却超出寻常恩赐。同时许冬梅在嫁妆方面也无特别要求,更为钱家因贫穷的现实作了考虑和照顾,所以婚事一切从简。但是操办新婚仪式也是新事新办,邀来几个老战友主持,既欢快有热闹迎亲娶妻。同时也入乡随俗摆桌设宴招待了亲朋好友,乡里乡党。既不铺张浪费,又不脱农村一般习俗,总算操办了一场婚庆大事。总算和自己的老同学结为伴侣,夫妻双双牵红携手走上神圣的婚姻殿堂。又在不灭的烛光下和心爱的媳妇度过了新婚之夜……
仅管如此,钱孝武结婚也耗尽父母亲毕生的积蓄。尔后,钱孝武又将父送往医院治病。又将自己全部的退伍费都送进了医院,结果还无济于事。出院没几天他父亲因肺心病不幸去逝。钱孝武大恸悲哭一场将父安葬了,自己又拖了一屁股的外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