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 云迹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举世闻名的代表作之一。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也许你会很快乏味那些快餐似流行音乐,而这样的名曲,却永世长存。
这首《流浪者之歌》,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精彩绝伦的提琴技巧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让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迅速让这种悲怆沉淀到骨头,能从骨子里面感受到这份悲怆之痛、悲怆之美。
吉普赛民族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以流浪者手法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而有时候,音乐也能演绎出人生的跌宕与起伏。《流浪者之歌》用优美震撼人心的旋律和提琴技巧展示展示了吉普赛人命运之歌。
音乐引子部分,小提琴强劲地奏出了宣叙调般的主题旋律,沉重、悲怆、惆怅、凄楚,带有悲剧性色彩,一下子就勾画出了流浪的吉普赛人忧郁又刚强的民族性格。它不仅是序奏的主题,也是全曲的灵魂,非常震撼。管弦乐齐奏,喷薄一股力量和对生命的呐喊,像是一声仰天长啸如雷轰鸣。
短暂的引子过后,小提琴回旋委婉地牵引出美丽与哀愁的旋律。刹那间拉开了这场流浪的帷幕。
雨夜,一个年轻的吉普赛流浪者蜷缩在破旧的帐篷的角落,无法入眠,他披上了那件和帐篷同样破旧的外套,走入夜色在一株高大树下,希望自己抱紧的身体能给自己一些温暖。就这样,一个吉普赛的流浪者开始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小提琴轻声迂回,如牧羊人的箫声,自由不羁,洋洋洒洒,像极了广漠的边塞那远远回声,悠远又空泛。
徐缓倾诉的旋律,那是小提琴轻柔的低语,吉普赛人的忧伤与快乐,通过萨拉萨蒂丰富的小提琴技巧点点滴滴的传达给我们。
提琴运用了丰富而变化多端反复、变奏、泛音、拨弦等演奏技巧,寓意人生的起起落落,流浪的者命运不带一点预兆,置身命运之舟的吉普赛人,就如大漠吟游的诗人,海上漂泊的水手,大地苍茫,流浪的心,流浪的脚步,流浪的命运-……
“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办法在一张固定床上睡觉……” 这种悲沧在音乐中动人心魄。
乐曲渐趋缓和,小提琴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低婉颠沛流离的流浪,感怀命运,诉尽哀伤。他憤懑命运不公·,追向生命的真像,叩问世间苦难……
岁月已在他的两颊刻画出道道沟壑,那是生命旅途仆仆风尘印记。伤心的过往和前路的迷茫,汇聚成垂老的泪,淌在了褴褛的衣裳,和支离破碎的心肠上。
悲怆之中他叹自己怎么是转动风中的一粒飞砂,而不是天命易寻的一颗种子?
当耳畔突然响起了欢快的弗朗明戈轻
快的快板,跳跃的音符犹如一群载歌载舞的吉普赛人。在小提琴游走于拨奏和滑奏之间,流浪汉也迈出了轻盈的步履,焕发了青春的容颜。他的心扉旋即被叩响。祖祖辈辈,这个名族在世界版图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从印度、阿拉伯、犹太地区,再到萨拉萨蒂所在的西班牙……除却热情、意志和信仰,他们一无所有。
流浪造就了沧桑也造就一个名族的不屈与坚强,你听流浪者的部落里欢乐与沧桑像是一对起舞的孪生子。
乐曲结尾再现了升华了主题:不轻易屈服于世俗的艰辛,而要保持乐观的心境,找到天命所在。
沉浸在一种蓝色的悲怆之中,人们的意识会不断探索生命本质,追问命运的真相。于是,对于世间的苦难,有了更多更深的体悟。 有人说悲怆的旋律,是一种深度。 我赞同意她的观点,悲怆不是悲观,悲怆让人反省,让人敬畏,但不沉溺。真正的悲怆,充满了力量与激情,沉思与反省,是孕育改变的力量。 悲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步履,回望历史,伟大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在悲怆中诞生。音乐、绘画、雕塑、文学、历史哲学……等等,记得有人说过: “世界上永远不缺无知的盲目乐观与狂热,而理性的悲观者,则是一种稀缺资源,这是悲怆审美的基础!”
我们常常放逐自己的心去流浪,其实是一个种隐性逃避,不如去体悟苦难,感受沧桑接受悲怆的痛与美!
《流浪者之歌》告诉我们,即使你一直忧郁悲伤,不被人理解甚至看不到希望,只要还有梦想,就像吉普赛人还有他们的音乐舞蹈,就应该乐观的走下去。结果无从知道,也许结果本来就不重要,就像吉普赛人为何流浪已经不重要了。
我想,这也许就是流浪的怆与美吧。
世界上永远不缺无知的盲目乐观与狂热,而理性的悲观者,则是一种稀缺资源,这是悲怆审美的基础!
以下是引用颜竹凌在2019/1/17 15:02:10的发言:
谢谢分享
以下是引用颜竹凌在2019/1/17 15:02:10的发言:
谢谢分享
以下是引用颜竹凌在2019/1/17 15:02:10的发言:
谢谢分享
这种模式我的电脑打不开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