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到西湖品龙井 再饮乌镇三白酒 (千里寻梦到江南之五:)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诗文大家多有咏颂。我觉的唐之白居易与宋代苏东坡的诗句最为经典。你看白居易在《忆江南》说的多好:“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苏东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则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他两个之所以把杭州描述的如此动人,大概与他们都有在杭州为官的经历有关。白居易是公元882年受封为杭州刺史,当了3年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市长,为后人留下了一条白公堤。苏东坡前后两次在杭州当了5、6年的官。第一次是1069年,36岁的苏东坡做了一年左右的杭州通判;16年后,54岁的苏东坡再来杭州时就是杭州知州了。如今西湖胜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就有些纪念他的意思。
既然咱苏家有人在杭州做过那么大的官,坐看云起当然应该来寻寻历史的踪迹。所以,就有了1998年那个春天的杭州寻梦之旅。那次是乘火车,4月14日中午到杭州。当天下午,与杭州日报同行交流。4月15日上午到西湖旅游观光,总算圆了天堂之梦。西湖风景名扬天下,用不着我罗嗦。我此次杭州之旅,除了看看风景发发思古之幽情之外,主要之意在于设法找找分别15年的炮兵宣传处战友裘关清。尽管那次在杭州只停留30来个小时,但是心中有那么强烈的欲望想与关清老兄见个面。
裘关清也是1969年兵,好象是浙江建德人。1980年代初期在炮兵宣传处时,他和60年的陈拾金同为新闻干事。他虽然年轻,但才华横溢,写出过多篇在军内有影响的稿子。他的德识才学均在坐看云起之上,所以我一直很敬佩关清老兄。1998年我去杭州时他已经转业到浙江的《改革月报》集团当副社长,家就住在西子湖畔。他听说我要过来,同样非常高兴。我到的那天晚上,他就来宾馆畅谈,并送来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叶供我品尝。边品茶,边聊天,从那才知道西湖龙井、杭州龙井、浙江龙井以至四川龙井、江苏龙井的区别,是因为茶的制作工艺相同而毛茶产地不同而已。如果不是见到关清老兄,坐看云起这辈子能够喝上浙江龙井就不错了。目前在全国各地虽然都有西湖龙井标售,但那就类似白酒中的茅台,估计99%的都是假冒货。
15年未见面,关清老兄非要做东请我吃顿饭。老战友见面,我也乐而应之。时间插空安排在15日中午,席设杭州一老字号酒楼“张生记”。一张大桌子,只有我们俩。频举酒杯,细叙旧情。15年前,炮兵机关我们同年入伍的机关干部大多已经娶妻生子,而且大小都不相上下。我依稀记得他的女儿叫玲玲,王锁成的女儿叫晓卿,马小亭的女儿叫艳辉,我的女儿叫晓晖,石运波的女儿叫石磊。就是太阳不下山的运气好,生了个儿子叫毛毛。当年的小毛头现在都大了,孩子的孩子都要上学了,你说我们能不老吗?
时光催人老。在历史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应该趁自己身体尚健康之时,多出去走走。要想方设法与想见的老朋友见见,以免当走不动的时候再后悔。
除杭州外,浙江开发出不少独具江南特色的古镇。这些年,先后观赏了乌镇与西塘。尽管自己平生只喝浓香型白酒,但是到了江南古镇,也只好入乡随俗,在游览乌镇与西塘时,还是破例品尝了当地特产“三白酒”。虽然不和自己口味,却也别有一番风味。盟友们到那去时,不妨尝尝。
因为地理区划与篇幅限制,我没有把上海列入江南寻梦的计划。其实,这些年我曾经多次去上海。在那边先后见到了我们炮兵宣传处原来的处长杨孟华、原658团政治处主任吴眙明、原75师宣传科干事张玉龙。在那里看过战友之后,同样在大都市找到一个具有江南风韵的七宝古镇,就在虹桥机场不远。哪位盟友如果遇到在虹桥机场停留几个小时的情况,不妨到那里去,坐在古色古香的老街小吃店,尝尝当地小吃与老汤。马立昆仑在上海长住过,估计应该知道这个地方。今天照片不好上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龙井茶罐依旧在 不敢忘记战友情.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白米白面加白水 缕缕酒香到乌镇.jpg
[此贴子已经被胜利于2010-7-5 13:58:00编辑过]
哈哈,说到上海的七宝古镇,的确去过,但次数不多。大多是来去匆匆,没有到老街里去看过。那个古镇原来还有一绝就是斗蛐蛐。每年的中秋前后都有较大规模的聚会,专门玩虫子。
现在,七宝已经是上海市区的一个街道了,盖了很多住宅小区。我们连有一个战友住在那里,徐志毅,你还有印象吗?
哈哈,说到上海的七宝古镇,的确去过,但次数不多。大多是来去匆匆,没有到老街里去看过。那个古镇原来还有一绝就是斗蛐蛐。每年的中秋前后都有较大规模的聚会,专门玩虫子。
现在,七宝已经是上海市区的一个街道了,盖了很多住宅小区。我们连有一个战友住在那里,徐志毅,你还有印象吗?
徐志毅的家就在离七宝不远的漕宝路上,具体的地址不清楚。
去年底,他们一家和张群夫妇到洪泽找庄建国,返回的途中到常州住了一晚,齐宁正好在溧阳,把他也拉过来聚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