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节前忆“八一”
提起八一建军节,人们就会想起八一南昌起义。那么谁是倡导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呢?哪些部队参加了起义?起义的时间是怎么定下的?为什么要当时还不是中共党员的贺龙(兼代)总指挥?本人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和军盟战友共同分享,作为一次历史常识学习。
一 谁是倡导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
提及南昌起义,周恩来、叶挺、贺龙和朱德最易被人想起。但要说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人,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李立三。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5人组成临时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组织中央机关从武汉、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北阀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李立三到了九江后,利索地将筹划撤退的任务变成了组织武装起义。7月20日,在与谭平山、邓中夏进行的九江会议上,李立三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南下广东”并不可行,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在南昌举行起义!
二 原定起义时间的变化。
第一次九江会议提出南昌起义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上庐山向鲍罗庭、瞿秋白和张太雷汇报。瞿秋白和张太雷都是人们熟悉的中共早期革命领袖,而鲍罗庭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他的意见对中共中央至关重要。
听了李立三关于起义的汇报,鲍罗庭用沉默不表态作为回答。而瞿秋白、张太雷则完全赞同。瞿秋白立即动身去汉口,向中共中央主要领导汇报。李立三等不及中央的指示,在7月24日召开的第二次九江会议上,决定叶挺、贺龙部队于7月28日前集中南昌,7月28日晚举行暴动。
周恩来在武汉首先得到了李立三的报告,中共中央立即展开讨论,最后同意举行暴动。但认为理想的暴动地点是九江南浔。又是李立三挺身而出,他坚决反对把起义地点设在南浔,因为九江地区的军阀部队已经聚集,对起义不利。同时,准备起义的叶挺、贺龙部队已经陆续开往南昌,在南昌起义势在必行!李立三说服了周恩来,起义地点确定为南昌,起义时间定为1927年7月30日晚上。
再次干扰了起义按时举行的是张国焘。7月27日晨,张国焘抵达九江,带来了中央的最新意见。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提出“应该争得张发奎的同意”,要求重新讨论起义。第一个拍案而起的还是李立三!周恩来也拍案而起!周恩来事后对别人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拍桌子!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如箭在弦,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于是,起义时间最后定为1927年8月1日凌晨。
三 参加起义的部队有那些?
参加起义的部队全部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具体如下:
第4军:第25师第73团(团长周士弟、林彪时任3营7连连长)、第75团(该团的一
个副营长 孙一中,黄埔一期生,时任该团中共党支部书记,实际掌握该团领导权),
74团的一个重机枪连(连长是中共党员),
计二个团和一个连约三千人,
第11军:第10师(蔡廷锴)四千五百人,(起义后不久离开起义队伍)
第24师(叶 挺)五千五百人、
第20军;全部(贺龙), 约七千五百人
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约五百人,
参加起义共计2万余人。
注释
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下辖;第四军、第十一军及第二十军
当时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所辖各军负责人员如下: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张发奎 参谋长 谢婴白 秘书长 高语罕
政治部主任 郭沫若 (兼党代表)
第四军军长 黄琪翔 参谋长 叶剑英 第十二师师长 缪培南 第二十五师师长 李汉魂 第二十一师师长 富双英
第十一军军长 朱晖日 参谋长 吴 涵 第十师师长 蔡廷锴 第二十四师师长 叶 挺 第二十六师师长 许志锐
第二十军军长 贺 龙
四 南昌起义是群英荟萃的暴动
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8位元帅、4位大将都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这8位元帅和4位大将,并非都是直接参战。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南昌指挥起义作战的有3位: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指挥部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8月2日拂晓,从回马岭又赶回了两位:前委军委书记聂荣臻;第四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林彪。8月10日,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陈毅从九江赶上来。起义时,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内,还有两位后来的解放军元帅———叶剑英和徐向前。起义前,徐向前没能和党组织联系上。起义爆发后,张发奎集合指挥部军官宣布:“CP(共产党)分子三天以内保护,三天以外不负责任!”当天晚上,徐向前就悄悄离开九江,去寻找党组织。
相比在南昌城头指挥作战的元帅们,叶剑英对于“八一”南昌起义的贡献是秘密的,以至多年来很少为人所知。起义发动前,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利用与张发奎等人的关系,探知贺龙、叶挺等人将要被扣留,解除兵权。他马上约了叶挺、贺龙、廖乾吾和高语罕4人到甘棠湖划船。正是在这艘小船上,叶挺、贺龙得知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最终定下了起义的决心。南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手下不少将领主张派兵夹击起义部队。叶剑英再次献计,建议张部跟随起义部队进入广东,以“援师讨逆”的旗号夺占广东地盘。张发奎觉得划算,便采用了这个建议。正是叶剑英的这个建议,使南昌起义部队得以迅速打开了南下广东的通道。
南昌起义中还走出4位大将:陈赓大将,粟裕大将,许光达大将和张云逸大将。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31 10:26: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