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1日
元旦
一年之始为元,一日之始曰旦。
今天在老山战区过了个十分有意义的元旦。在整个战区的纵深地带,今天格外平静,听不到双方的炮击声。不知道前沿是否有战事。
师团干部都下去看望部队去了,我们见学组三个人没有什么事,散步到瀑布处留了个影。在回来的路上,特意走访了边境小寨三水村。这个村群山环抱,翠绿掩映,的确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去处。但走进农户一看,与内地相比,反差太大。很难估计这里的温饱程度。经济很落后,卫生条件极差。屋内臭气刺鼻,牛栏猪圈鸡笼紧靠卧室。这种卫生条件,对当地人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大大的隐患。
山区无处打井,却有不尽的山泉。村民们用劈开的竹筒作成水槽,随着山势,逢高就高、遇低就低,把远处的山泉引进每家每户。潺潺细流,注如各家门前的水坑。滴滴哒哒,昼夜不停。
屋前屋后,多种芭蕉与香蕉树。即绿化庭院,又是经济作物。外行人,很难分清芭蕉与香蕉的区别。不但树不好分,果实也不好分。后来,经当地群众介绍,才知道。芭蕉与香蕉,虽然都是可供人食用的水果,但是区别在于:香蕉的角长而弯,芭蕉的角短而直;香蕉的甜味相比较更为浓一些。在我们北方,谁能够分出两者的区别,往往贪便宜吃了芭蕉,还误认为是香蕉呢。
1985年1月2日
一缕诱人的阳光
8点中,下山到位于公路旁的伙房吃早饭。回头望背后的山峰上,一缕阳光照射在绝壁上。把浓雾深锁的山头变成了橘红色。“看,太阳”。官兵们互相转告,仿佛长久停电恢复供电那一刻的喜悦。这是部队换防一个多月来见到的第一缕阳光,难怪战士们那么激动与兴奋。尽管只有一刻钟的光景,被阳光照红的山头又隐没于浓雾之中。但是,今天的天空毕竟清澈明亮了许多。在盘龙江对面,通往猛洞方向的公路能被肉眼看的清清楚楚。上午,75师的那三位团长过来小坐。
下午,节日的平静被福州军区炮13团慢节奏的炮声打破了。他们在磁州坝方向,向越军那边不紧不慢地打了一个下午。而越军并没向纵深还击。
1985年1月3日
前沿一瞥
一早起床,草草吃了点饭。今天由卞副主任陪同,去团指挥所。16团指挥所驻曼棍,路上要经过“三转弯”和“猫猫跳”。这两个地方,是老山战区最危险的两个地段。越军在大青山的观察所,对盘龙江河谷及沿江公路看的一清二楚。我军从后方向前沿阵地的行进情况,都在越军的视野之内。只要是当天可见度稍微高些,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被越军观察人员尽收眼底。行人与车辆一到这两个地方,随时都有遭遇越军炮击的可能。作战开始以来,我军官兵多次在这里受伤与牺牲。
今天天气晴好,是越军对我车队拦阻射击的好时机。通过这里到前沿去,人们的心里都象揣着小兔子。自己好象只听到自己的心跳,相互之间少有言语。但是,巧的很,今天1军首长去驻曼棍的1师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为了安全起见,要求整个老山地区,我军所属部队一律不主动打炮。而实践证明,只要我军不主动打炮,越军也就不会主动打炮。这样以来,危险系数就小的多了。
车在山路上来来回回盘旋而上,安全到达16团前指挥所--曼棍。由章杰芹参谋长陪着去2营观察所。2营观察所驻偏马,一路陡坡,地势十分险要。只能向前看,不敢向右和向后看。偏马原来是天宝农场的一个生产队,战争一打荒废了。弹洞、弹痕随处可见,数十间房屋无一间保存下来。观察所左前方就是被人们称之为“80年代上甘岭”--李海欣高地。王副营长陪着我们站在观察所下的高地上,看对面越军控制的大青山,非常清楚。越军的小型火炮,不时向我军步兵坚守的634高地炮击。这里距中越边境13号界碑430米,是到战区来见学进至离越军最近的前沿地带。
从2营指挥所出来,在曼棍北侧山谷16团基本指挥所吃了顿中午饭。说是便饭,也很丰盛,佐以每人两瓶巧克力香摈酒。
后去1军1师设在大滨洞的指挥所,观赏战地风光。这是个很大的溶洞,洞里面的石钟乳千姿百态,洞深不可测,可屯兵千人以上。
回交址城驻地的路上,与政治处主任石秀才小叙。在政治处的帐篷里,组织股的朱股长正在孜孜不倦的自学高教自考读本《古代汉语》,难能可贵。想起我们在内地参加自学考试,那还有什么困难可言呢。
1985年1月4日
交址城下
16团1营就在一个名叫交址城的小村寨布防,从公路下去依次排列着3、2、1连的炮阵地。今天到1营找王教导员,了解全营政治工作的基本情况。一直谈到10点多,一块去看张管理员。
浓雾锁不住挺拔的山峰,细雨正好洗静灌木丛上的尘土,空气格外清新。从交址城村路过,不由萌生出“为何叫交址城”的疑问。众人谁也说不清楚。自己贸然揣测,有可能是古代某个时段,我国与外夷接址之地。
中午喝酒时,过于义气用事。喝的过猛,过量,喝高了,吐了。休息一小时才返回,不太雅观。
1985年1月5日
费解的题目
今天细雨蒙蒙,刚刚干巴的公路又湿滑起来。一下雨,上山下山的台阶小路,被人们踩的不象样子。天气不好,不便外出。三人作在帐篷里看材料。马全珍副政委在前几天,提出一个“要用大局的观点组织动员教育”的题目。想起来,实在令人费解。整整思索一个上午,才抠出三个关系。下午,又草拟出几点启示,不知道是否符合领导的意图。明天吴政委要去师部开会,搭车过去,找马副政委让他看看再说。
何贵欣按照昨天的约定,叫炊事班弄了6、7个菜。把纪志永与张管理员都喊过来了。四个老乡,喝了一瓶云南特产“杨林肥酒”,绿中透黄,如琥珀琼浆。浓度高,辣味重,不太好喝。看来,云南酒比不过贵州酒。难怪人说,云烟贵酒。
1985年1月6日
十里不同天
麻栗坡县地形与气候怪事不少。今天去9师师部,真是领略了一番,此地十里同地不同天。
早上从交址城向北走,细雨蒙蒙,浓雾密密,视线不过10米。但当到了麻栗坡,却是白云悠悠的艳阳天。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可是,向西走了不过7、8里,又是浓雾缭绕。这里,一年只有两季,一日却有四季:山头白雪罩顶,山腰白云缭绕,山脚温暖如春。如果赶上出太阳,穿背心、光脊梁者亦不少见。
在9师师部,吃的午饭。然后,向薛师长、马副政委汇报见学情况。在师机关,各团的人都来开会,见到了过去炮兵机关的几个熟人。有原炮兵组织处长现任14团政委的陈亦根,有原炮兵宣传处干事现任9师组织科长的程冰蘅(夫妻双双上战场),还有河北老乡现任干部科长苏文刚。下午四点多返回。
机关干部上前线的机会不多,写写材料,搞搞总结。全国各地来战区慰问,一般都是走到师机关也就算到前线了。各地带来的慰问品不少,师机关从中截留不少档次高一些的东西。分到师机关干部手里的东西,少说也值一、两千块。而到了连队,战士们不过分到些毛巾、鞋垫、背心之类的小物件。另外单说罐头一项,战区供应的不下20、30个品种。但是在前沿阵地,战士们吃到的多是那些咸菜、午餐肉、烧肉块之类的大路货。象鸡、鸭、鱼等好一些的罐头,多被各级机关留下来,做招待吃喝用。
1985年1月7日
闭门造车
昨天,在9师师部,受命整理《战地政治工作见闻》。只有3天时间,只好突击。正巧,今天一天不开会,坐在帐篷里闭门造车吧。除了三顿饭,上来下去三趟外,足不出户。忙了一天,整理出见闻之一--动员教育问题。
在阵地指挥所和1营那边,传来阵阵鞭炮声。晚饭时前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卖部开张致喜。此处小店,未免过于简陋,几个木桩,四周围起油毡,仅能遮蔽风雨而已。而且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君子店,好在是在1营旁边。否则,再蹩脚的小偷也挡不住。
晚上,安徽省军区群联处的刘处长来住。
1985年1月8日
半路来客
昨晚来的刘处长,一介文弱书生的模样。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幅宽边眼镜。大概是地方部队呆久了,与地方接触多的缘故,十分健谈。
中午,卞副主任这个安徽老乡出面作陪。酒桌上,天南海北,谈话十分投机。从部队的老中青三结合,到地方的统一战线,从共和国的阅兵到人们的衣着穿戴,真是海阔天空。对自己来说,有材料要赶心里着急,有些不耐烦。一个有急事的人,当他的宝贵时间被人闲扯浪费时,心情之沮丧,难以形容。令人苦笑不得。
王团长听说见学组10号要走,今天从前面下来看望。后来从吴政委那得知,12号才走。闲坐了一会,又返回曼棍。
1985年1月9日
先见之明
按照下到战区前的事先约定,住在下面的见学组在离开之前,可设宴答谢所在部队。原来,陈团长曾经提出买些纪念品送给16团的部门以上领导。后来听说,前一批见学组送的礼品比较贵重:金笔一枝、毛巾被一床、蜂乳2盒。相比之下,我们计划送每人一把自动伞、一只保温杯,稍显轻了些。但那毕竟比只喝杯告别酒,有些意义。
这样做,看来与整个社会风气相暗合。真可谓先见之明。
陈团长不愧是过来之人,对目前官场习气分析的很有见地。一个勤勤恳恳的耕耘者,如果不看老天的眼色,将很难有丰硕的成果。
1985年1月10日
战地留影
好象天知人意。正当大家为离别照不成象而犯愁的时候,今天一早起来,冷风吹散了浓雾。阳光虽然没有,但却见到了难得一见的乌云。说乌云难得一见,只有在南国云雾中生活久了的人们才会有这古怪的体会。因为见到了乌云,总算见到了天空。人们的视野就会从以米计扩展为以公里计。这在南国的旱季里,绝对算上好天气了。
有此机会,团里安排中午由报道员小梅给大家拍一张合影以做留念。在1连阵地上,每人照了两张,合了几张影。但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安徽省军区的刘处长下午先回磨山。
1985年1月11日
雨雪霏霏
《 诗经》中有采薇篇,说到征战日久的战士的思乡之情。
明天我们就要离开一起生活了三周的南疆卫士们,先行回江苏了。猛然想起古人诗句,却发不出思古之幽情。这三周,虽然听到了越军的炮声呼啸,但并未构成现实的生命威胁。相比之下,那些坚守在老山前沿阵地上的勇士们,每天面对越军不停的炮击。只能蜷缩在石缝、战壕和山洞里。昼不能寝,夜不能寐。供应不能切实保障,有时只能靠自己仅有的几滴唾液,艰难地吞咽又干又硬的压缩饼干。
元旦那天,师首长设法送上阵地两壶水,竟成了珍贵的礼品。战士们最长五昼夜吃不上饭,还可挖野菜、摘野果充饥。最难以忍耐的是缺水。一上前沿阵地,就意味着要免去洗脸与漱口。澡可以不洗,脸可以不抹,但是人不能不喝水。战士们干裂的嘴唇,哪怕能接到几片雪片与雨滴,也是好的。
但是,与杨柳依依连在一起的只有浓雾茫茫,却不是雨雪菲菲。此时此刻,北国的雪,南疆的雨,为什么对我们坚守阵地的战士们那么吝啬,不肯赏赐一些给他们呢?
此时北国的雨雪菲菲,带来的是道路泥泞,可能已经引起路人的非议。而在老山前线,勇士们只能忍受着饥渴的煎熬。但是,在他们心里,祖国的春天已是杨柳依依。
离别,吴克贤政委赠送了我们每人一颗老山作战纪念章。捧在手里,惭愧之情从心头涌起。并未参加作战的人,将带着作战纪念章返乡了。但参战的勇士们还在餐风露宿。应该享受霏霏雨雪滋润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这些战地过客。因为,是他们在创造着祖国的春天。
朋友们啊,当你漫步在湖畔,享受依依杨柳的轻拂时,不知道是否还能想起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如果你已经忘记了的话,请扪心自问:繁体的国字去掉“口”这个框,宁静的和平劳动环境不就产生一种惶恐之感了吗?
当晚上临别举杯的时候,第一杯酒不应该是庆祝见学任务的结束,而应该献给仍然要坚守阵地的勇士们。当晚送别宴会,吴政委、姚副参谋长和后勤部陶科长在座。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