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不经心的转台收看电视剧“悬崖”时并不知道“悬崖”已经是目前很热的电视剧,而是因为张嘉译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正如悬崖边不可轻易挪动一般,牢牢的俘获在了这“悬崖”边。
崭新的视角,步步惊心丝丝入扣的情节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让我欲罢不能。甚至恶补未看的前半段。
极好,情节是次要,情感是内核很感人,故事背后涌动着情愫和思考。
“悬崖”讲述了哈尔滨“伪满洲国”时期的抗战历史,特工周乙(张嘉译饰)与同是地下工作者的真假妻子——孙悦剑(咏梅饰)、顾秋妍(小宋佳饰)和哈尔滨特务科斗智斗勇、最终舍生取义的故事。演绎了深入虎穴的卧底,不断遭遇着身份的焦虑、信仰的碰撞、生存的危机、伦理的考验故事和心路。是部风格冷峻深沉内敛的电视剧作品。
故事主体并没有多少稀奇之处,常见的“假夫妻”组合,分裂的双面人角色,紧张的斗智斗勇……如果说“潜伏”让人看的大口吸气,“悬崖”则在大口吸气的同时让人徊肠九转。我更喜欢 “悬崖”的故事,“悬崖”让你触摸感受着人性的抑扬顿错。
故事打破了以往谍战戏中敌我人物从形象到表演的程式化脸谱化的套路,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和紧张压抑甚至诡异的氛围,更多地深入人物内心,站在人性、信仰的高度来塑造英雄。与普通人相比,间谍内心丰富,常常在复杂的感情和矛盾挣扎,看似平静生活中时刻下潜藏着凶险或者死亡。即使面对死亡也选择冷静和理性。是信仰理想、人性人格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与邪恶进行殊死斗争。他们如同终日立在悬崖边上,游走在危机四伏的生活中,对未来的希望始终不曾泯灭,坚守着内心最柔弱的那片净土,直到最后一刻。尽管剧中每个主人公的一生都是一首挽歌,但是创作者并没有将观众带入不可自拔的悲愤情绪中,而是客观冷静地呈现着历史往事,用恬淡清新之美包裹观众的心灵。
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写出了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里面对信仰、人文情怀、人格魅力的坚守。正如该剧编剧全勇先说,以往谍战戏里的英雄,内心对敌人充满了仇恨,而他要塑造一个特别的谍战英雄:支撑他面对苦难、不幸、纠结的,是一种爱,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是精神上的殉道者。
片中回旋的插曲空灵流动,将每个主人公彼时心境不经意地宣泄出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性力量的真实存在。
我想故事最为突出的看点是他的真实性,正如编剧全勇先的那句话:“我写的人,他们就是普通人,表现的就是普通人的情感。”
剧中有很多让人潸然泪下的地方,有人称《悬崖》是泪点最多的谍战剧。泪点处比比皆是:
周乙原配夫人玉兰被捕受酷刑,折磨得奄奄一息。作为丈夫的周乙必须亲自审讯她当他趁无人凑近看她,她声音颤抖地说:我受不了。周乙满含泪水将可能导致她死亡的药片塞进她手中。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壮的举动,又是一种何等惨烈的心情,无异心理极刑。
因为卧底生涯,从出生以来从未见过爸爸的周乙儿子,在在父亲诀别他和母亲时,终于向父亲的背影喊出爸爸。而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呼喊。
周乙临刑前,要求与自出生以来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女儿”莎莎见最后一面。周乙说:亲爸爸一个!六岁的沙沙哭着亲了这个“亲生”父亲。周乙泪流满面说:告诉妈妈,我非常爱你们!女儿哭着喊:爸爸,我不让你走!周乙泪如雨下……
张嘉译在接受采访时连呼:“演得快崩溃了。”却不知我们看的也快崩溃了!
同时悬崖中演员的表演摒弃了人物二元化的呈现方式,剧中无论敌我,人物走心,其形象都塑造的丰满立体。
张嘉译就本身儒雅帅气还带着点霸气的外型气质下综合三种身份,作为地下工作者,他要直面哈尔滨特务科这个阴险、不择手段的特务组织,时刻审时度势,化装成一个不被置疑的特务高层,他身上有狼性的气息和血腥的味道,作为假扮丈夫,面对一同卧底的六年假妻子顾秋妍,他要扮演的是一个思虑周全、临危不惧的年长同志,他身上始终都得有一份耐心和包容,作为丈夫,作为父亲,面对妻子孙悦剑和儿子家乔,他要扮演的是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陌生人,他内心深处始终藏有一份歉意、愧疚和深沉的爱。他是父亲,他是丈夫,却不能拥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每天违心的做着心灵上最抗拒的事情,他有大爱,却每天要把火热的心埋藏在冷酷的言行中,这几种多元的角色元素让张嘉译把握的很到位,人物充满了张力,在敌我,亲情,爱情中的周旋和挣扎的心理,使屏幕前的我或惊心或压抑的不能言语。
此外高彬一角,作为头号反派,他在直观上却不是一个凶残、冷血的人,他受过严格的日式教育,开头闭口总拿土肥原贤二的话为标准,他心思缜密,富有智慧,不怒而自威。他甚至像个和蔼的大哥知情达理,即使是审讯也似乎是在和你讨论聊天,你只在他那一个个毫不手软的行动中见识到他让人脊梁抽冷的阴险和狡诈。周乙每天面对这样的敌人无异是如履薄冰。老演员程昱把特务科长高彬身上的警觉和敏感诠释得淋漓尽致,甚至剧中伪满警察都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而且工作认真负责,让人恍若是在今天的 工作场所一般,这种表现人物的冷静态度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更能给人带来思考。
剧中没有几乎没有任何有关理想与信仰的词句,但你可以感受到即便过着刀尖上嗜血的生活,也要不顾一切完成任务,视死如归的精神。除了用“理想与信仰”来解释,别无理由。
我感受最深的是“悬崖”想表达的命题,理想信仰。
周乙是个理想主义者,充满宿命般悲剧的英雄感。周乙最后的死具有解脱般的意味,对于理想主义者,殉道的结局比理想破灭的结局好太多。
我不能想象真实世界里理想主义者的存在。因为追求理想经历的痛苦和煎熬、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面对理想的无力感都是横亘在理想主义道路上的无法逾越的障碍。
在剧中有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当周乙承认自己是共产党时:
高彬:为什么?
,周乙:信仰。
高彬:马克思所有的承诺, 你们……根本做不到, 你看看斯大林就知道了。
周乙:一定能做到, 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一个新政府, 没有皇帝, 没有权贵, 没有剥削和压迫, 不会丧权辱国, 让人民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新政府, 不会奴役人民。
回眸现实,在周乙样的理想主义者的想象里,他们是为了一个没有皇帝、没有权贵、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能够有尊严的生活的新政府。
当现实大把挥霍理想,将信仰的支离破碎的时候……
他会失望吗?
故事的结尾周乙倒在敌人的枪口下,镜头上高耸的围墙角下,他蜷缩着倒在墙角。这个镜头延缓足有一分钟,全剧终。
起初不能接受这么凄凉的结局。它让我压抑了很久,它太悲凉了。
据说有无数的观众不能接受这个结尾,央视再播放改了结尾,看后反倒悟醒,高耸的围墙,倒下的英雄,留白的时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感悟和思考,我相信有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在无声 的镜头中感受: 理想,信仰,现实。
我突然想起剧中走过索菲亚教堂,周乙对顾秋研说了果戈理的名句“当歌曲和传说缄默的时候,建筑在说话。”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4 2:25:3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