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方法吗?有!那就是没有方法。我们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什么东西到了最高境界都是"无"的状态。付么述而不作,善易不言,化有招为无招,诸如此类。但这里的"无",等于王国维的三城界说,或者从禅宗语录来讲,便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化元形为有形,这显然是读书的最高境界。然而,元自有来,无自有生,未经一定训练便无故乱翻书者,欲速则不达。
孔子、司马迁等宙人比较幸运,因为那时书少。纵以两人4每天独厚的身份,读的书估计不会超过1GB的存储量。到了网络时代的今天,辈辈毫无选择接受大量信息符号——即使有悬梁刺股的钻研精神,也无疑是自寻绝路。读书方法的重要性由此益凸显。如今的读书方法,主要表现为选择的方法,判别哪些文本值得牺牲眼球最为关键。当然,读书人总喜欢从读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比如闻香识书,再比如以书下酒。其实,所谓的"香"无非是工业油墨,“酒”却是勾兑过的酒精。
读书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在的、物理的形式;一类是内在的、理性的形式。物理的读书方法指的是读书的外在表现形式,比如有人喜欢躺着,有人偏好蹲着,还有的人却有坐在书店巢子底下的嗜好。最为奢侈的莫过于黄昏时候,在阳台,泡一杯茶.斜躺在竹制躺椅里,拿一本《史记》之类的古籍,不一定要翻阅,却已沉浸在读书的境界了。
还有一种现代化的阅读方式是被退出来的,那就是坐在电脑前而看屏幕。有很多书籍网上可以下载电子版,除非你非要再去购买纸质品,否则只有将就者面对了无生趣的、充满辐射的显示器。而这种阅读方式竟然有逐渐取代传统阅读方式的趋势,这使人大有情何以堪的感慨。此外,现在网络上有儿种好的阅读糕,也可以借此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和兴趣。
阅读的外在形式千奇百怪,甚至有喜欢边干活边辛苦杂志的雅士.但内在的、理性的读书方式却元非"专精"和"博览"两种(余英时语)。有的人说:了一辈子的书,到头来发现自己就像狗熊掰棒子,掰得一根丢了一根,所读过的书,犹如春梦了无痕。垫底的书宣古宜厚宜反复阅读,比如《资治通鉴》、《文选》。当然,你要背下《辞海》我一定不会反对。
至于
博览草草书,虽则比较随心,却也须防着消化不良的隐患。动必引经据典,实则一知半解,正是我辈的恶习。但如果能在专精的基础上就能力所及、兴趣所至的范围内遍览群书,专家或许谈不上,半个读书人是逃不掉的。做半个读书人,正可谓出
入雅俗之间,何乐而不为也!至于读书的心态,我认为以交友之心待之;最为恰当。有的人读书专挑书里的毛病,有的人读什么书都充满"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谈态,这都不符合读书的精神。因此.不轻易信服也不随意指摘,才可以从文字中见到著者的真精神,也可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更能养成不受人惑的读书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