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难得糊涂在2011-3-9 20:56:47的发言:
《孤岛的呼唤》读 后 感
首先,要感谢文凤兄为我们奉献了一部优秀的文学大作。
看起来,我读《孤岛的呼唤》的感受比别人可能要更深刻些,因为《孤岛的呼唤》是文凤兄以我熟悉的小孤山为背景创作的。八百里皖江,北面原有两座孤山,一是宿松的小孤山,还有一座是枞阳的有七十二洞洞洞相连的藕(OU)山,藕山后来因江堤南移,圈出了长江,现在只剩文凤兄笔下的小孤山矗立江中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吐放着故乡的气息,儿时爱听的传说,经文凤兄系统诠释更感神奇了。写东西有人是用心去写,有人是用情去写,用心去写的坦荡注情,用情去写的朦胧讴心,我看文凤兄的《孤岛的呼唤》是用心来写的,里面那些栩栩如生的人和事,似昔非故,亦真亦幻,正如文凤兄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我认真地说,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决非胡编乱造,都是我经历过,看见过,耳濡目染有生活基础的”。我和文凤兄是同龄人,有很多相同的阅历,看起来亲切啊。
说起来,我和文凤兄很有缘分,我们不但有好多共同的爱好,而且还是好战友,在部队我们同台演过戏,拉过琴,同场开过运动会,同堂参加过创作学习班,是同时受益于杨宇庭老首长启蒙教诲的师兄弟。但是,我没有文凤兄那么执着。从部队退下来后,尽管也想写写画画,然而由于工作环境,只能与机械的公文,俗套的报告、总结,鬼辩的议论文打交道,现在想起来都是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我没有文凤兄那么高的文学天分,不会塑造人物,不会构思情节,不会设置伏笔,更不善于把身边那些平凡的素材潜心升华到作品中。然而,文凤兄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佩服。
算起来,打从去年《孤岛的呼唤》在军盟网站发表,我基本上每个章节都在看,不,是在读,但是很少回帖,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回,就像一个人得到一件珍宝,只知道爱不释手地把握,而不知道怎么来赞美一样。对于一部30万言的大作,老是用几个顶和赞字显然是不够的。正如云起兄所说的那样:“真的,写的不错,这绝非是有意的恭维。能写“长篇”的人,无疑不是等闲之辈。”面镜助去尘,读书如读人,读过《孤岛的呼唤》的人,不难感受到作者的坦荡、执着、重情和多才,是值得深交的君子达人。
读起来,《孤岛的呼唤》整体如行云流水,游龙回眸,故事情节合情合理,人物个性鲜明各异,结尾少悲多喜,恰到好处。尤其是命题开宗示义,彰显孤岛配呼唤的神奇,孤岛不呼则以,呼之既出,闯出一片天地,透着孤岛的灵气;孤岛不唤则罢,唤之能归,干出一翻业迹,能见孤岛的呵护。总之《孤岛的呼唤》是一部很有前途的作品,
我想应该把《孤岛的呼唤》再打造一个旅游文学作品版本,不知文凤兄意下如何?祝文凤兄成功。
看了来发战友的点评,真令我感激涕零!花了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看一个不成熟的习作,不是真心喜欢作者,不是真有共同语言,任何人都是没有耐心的。试想今日,许多人已经被铜臭熏得晕乎乎了,把人的本性丢进了江河湖海,忘记了还有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忘记了我们人类是神圣的情感动物。多少年来,我从部队回乡,在单位在商海,在球场在情场,都也曾小有收获和成功,但是我从来没有成功的感觉,总觉得欠了部队什么,欠了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老班长和杨宇庭科长什么,欠了我的那些曾经爱过我的战友什么!所以写、写、写!不怕有人笑话,不怕有人误解。当别人打把大把捞票子的时候(其实我更有条件大捞一把),我却蜗居在陋室里做一个‘梦’,一个或许永远不会醒来的梦!
我和来发战友曾经在部队拉过同一架手风琴,同坐在一间房子听过杨科长讲课,同在一个乒乓球桌上打过乒乓球,这些也许是我们心灵沟通的基础。我一定不辜负来发战友和关心过《孤岛的呼唤》的所有人的期望,积极谋求实体出版(尽管签约后略有报酬)争取早日使这篇小说成为各个新华书店书架上能看见,有人光顾的作品。
另外顺便告诉来发战友,我的中篇小说《望月崖》已经在省内一文字刊物发表,另外一个短篇小说《陀螺之梦》也即将问世。
再一次谢谢来发战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10 9:58: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