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年不看春晚了?记忆模糊不清。只记得随着一种失望渐渐的远离了春晚的屏幕。
我不喜欢也不善于评论每年春晚的长短,对这道新春大餐的渐渐失去了口味,对那些明星式的“雅”与“俗”报以宽容的心态,毕竟,一道菜吃久了难免乏味,况且天南海北的众口不一。
有时想,春晚从岁末宴席上一道主菜 演变为一味可选的菜肴,实在是有些无奈,鸡肋一般,弃之不可,选之乏味。
年三十,我不由自主的打开了春晚频道。不能不承认这是我好几年以来停留的时间最久的一次,通常 ,三两个节目就转台,也不能不承认,与其说是在看晚会不如说进入了一种朦胧的思索,春晚从一个喜庆艺术的盛会悄悄的演变成岁末的开心茶馆。
明显的感受到晚会氛围是符合当前国情,喜庆中渗透着平和淡然,(当然这“平”和”淡”字包括很多内容,借个网络词汇“神马都是浮云”一般。
可以看出年内很多人愤然的“趣味”有所变化。我一直也认为, 笑也笑的有文化才好。晚会的主题精神倡导人的道德回归,从抨击讽刺风格转化为正面弘扬,随着“北飘”的妹妹和街头民工的节目登场,体现了国家关注基本民众的视角,也展示了微小民众的精神和状态,儿童节目“爱我就常抱抱我”继“常回家看看”以后提出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孩子的心灵和老人的心灵一样需要一种更加实际的呵护,如今心理问题困扰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年轻的孩子。我不知道这个节目是否会像“常回家看看”一般震动大家的心,从节目的分量上说,位置和编排显然是淡了。
五大民族歌舞《幸福大家庭》, 确如董卿说的那样是个很好看的节目,也是最吸引我的节目,或许我对舞蹈历来情有独衷,我以为是整台节目中最精彩的曲目。最艺术、最上乘、最中国的节目。五个最具特色最善歌舞的民族舞蹈原生态的展示了民族风情,他们大部分来自本土,使用自制的乐器但却把民风民韵,欢乐和美几乎是透不过气的传导给在场的每个人,热情喜庆, 优美韵味十足。这些本土舞蹈是任何级别再高的艺术团体 无法比拟的,民族与生俱来的感觉和韵律,动感和精神是任何技艺高超的艺术大师无法复制的 ,它来自民族的灵魂。舞蹈极具感染力,而舞蹈的编排和服装设计却是十分的艺术化 热情之余给人美的享受。
蒙古族《吉祥颂》载歌载舞歌唱幸福生活和鹰一般的情怀。
回囗族《数花》热情奔放。
壮族《美丽的姑娘》舞姿夸张,风情洒脱,姑娘们用青春的肢体宣泄着对生活的热爱。
维囗族《刀郎麦西来甫》像来自童话世界,维囗族姑娘美的惊心, 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比喜悦的欢歌生活。
特别喜欢藏族的踢踏舞,这舞蹈和曾经名噪一世的前苏联红军艺术团的踢踏舞相比毫不逊色,却又民风十足,这节目让我看的张大了眼睛。
整场节目除此外很一般,即使是“明星效益”依然平淡,或许这也是晚会追求的氛围,但我依然认为有些节目上春晚这样的盛会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它让我感觉这场晚会掉了春晚的门槛。
依然没有坚持到最后,本山大叔小沈阳登场 我转了台。
2011春晚与奥运开幕式亚运开幕式相比,是朴素的自然的,少了奢华和高科技,形式上驱于普通演出。或许在大师们的那些精彩策划后,很难再有更高的超越。
二〇一一年二月三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3 23:00:0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