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传记〕 一个小人物的多味人生
第九十五回 解困境亲手建住宅 就业难送侄去当兵
人生自古多磨难,迈过一坎又一坎。刚过三十六岁本命年的我,历经了人生沟沟坎坎。工作、生活、家庭,也渐入顺境。但人活在世上就是有操不完的心,烦不尽的神。转眼一晃,两个小孩都上小学三、四年级了,一家四口还挤住在原老局长待定案处理的一间房子里,实属拥挤不便。此时,小小县城,正刮起了一股大盖私宅之风,我这小人物也在住房难的逼迫之下,逐起了想亲手盖住宅的心思。
俗话说得好穷人做梦睡着了想的美。手中本不富余的我,幻想自己亲手盖房子,干这劳神费累之亊,真有点异想天开。岂料一次偶然的机会,却促成了我梦想成真。那时,局里计划着盖职工宿舍,想买块地皮。局长让我找附近的北关队商量。得知粮食局要买地皮,队长石祥元、会计朱大、妇女主任蒋玉梅他们一说两肯。我立马陪局长实地勘察了城墙坝外西北角的一片荒地。眼下看似偏僻,但是规划中的绕城西畴南街,附近就是城关小学,离新建的县汽车站紧邻,非常有发展前景。局长一看即中,便一捶定音。就在办理协议手续前,石队长指着粮食局看中的地皮南面一块荒田对我说:“这块地四方四正,面积不大,只有亩把。这里特干净,要盖私宅简直没话说。你个人如想要,乡里乡亲的就便宜一点给你。”这无意的一说,还真勾动了我的心思。我心里一盘算,五元钱一平米,加上办证等费用,每平方米还不到六元钱,的确诱人。我当即说:“谢谢!想是想买,但手头缺钱,等回家商量一下”我回来跟家属一说,她也赞同。但一算钱帐,却又犯了愁。虽说吃尽千辛万苦搞家庭副业,养了十来年猪,手头上也攒了点积蓄。买个二三百平米的地皮,尚也能凑齐,但这盖房子的钱却又从哪里来?按市场行情测算,若盖个三五间房子至少也得要个六七千元,这对我们一家老老小小、个个张口要吃的工薪家庭的小人物来说,还真是个天方夜谭的数字。我把多少年来养猪的积蓄全搭进去,充其量也只能买下地皮就所剩无几了。等单位盖职工宿舍吧,八字还没见一撇,盖成功至少得个五七年,更何况分房要论资排辈,也不见得就能分得到我。过了这一村,就没了这一店。在亲戚们的鼓动下,在现实住房困难的逼迫下,我一咬牙,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把地皮拿下来再说。
一九八五年农历正月十三,我同舅哥绍仁、姨姐夫泉源、姨妹婿少玉四家合伙,正式与街道社队签字立据,共同买下了这块一亩二分地。土地转让、青苗赔偿费总共4300元,加上办证费200元,合计4500元。我们七凑八凑共先付了2500元,余下我出面打条子欠了队里2000元。地皮是我出面操作买的,我就抽头签多要了一点,得了靠西北边的300多平方米,舅兄家里孩子多,得了西边靠路面的200多平方米,姨姐夫要了东南角170平方米,妹婿占了西南角两面临街面的120多平方米,共800.4平方米。地皮算是凑合着拿下了,可买后过了年把年,大家因手头紧张,地上还是空荡荡的没见一点儿响动。
古人说做屋打船昼夜难眠。这自己动手盖房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亊。按家乡风俗,私人盖住宅得要有“谋划备料、动土打脚、起手行砖、上梁封顶、安大门、搭灶台、择日进屋等许多烦琐的陈规旧习。
万亊开头难。首先是筹谋策划怎么做?做几间?做楼房还是平房上,我着实费了一翻脑筋。我没请专业人员设计,只一门心思想自己搗估着筹划。我先围着县城东北六门到处转了一圈又一圈,仔细参观了别人盖的许多房子。然后,从外表的美观到内在的实用和花少钱办事好上,我整整在心里头揣摩了半把年。自己学着画图纸,搗估了一张又一张。按乡规习俗,一般做屋都是坐北朝南,做明三或暗五、木梁木角、砖木结构,进身很长的青砖小瓦房。这样省力、省钱、实用、工期短。但从坚固实用、不落伍时代出发,还是要做进身短、南北通透、走廊宽、有阳台、釆光足、通风好的全明砖混结构。结合所购地皮南北深16米,东西宽20米的地形和靠地基西边是未来城市规划为七米的西畴南街。我最终决定打破习俗,土洋结合,彻底改变过去老屋矮门小窗户,昏暗进身长、炎热不透气,潮湿不通风的老格式。按坐北朝南七米进深,做一层四间砖木结构4.5米超高的徽式红砖小瓦房。内置木落厅、木板楼。后来,在施工过程中,我无意发现风靡一时的家具高低柜很时尚美观,有现代气派。按这种格局做屋,一定新颖、大放、耐用,且多花不了四分之一的造价,就临时改为做三米层高、砖混结构、左高右低形状的两层小楼房。西边靠街面按舖面设计朝西开门做8.5米X3.5米的铺面,其余三间坐北朝南按本地习俗做三间7米X3.5米小开间、走廊1.5米深的正屋。西边两间做两层,中间客厅二楼只做楼梯冲顶,前面留空。再连上东边一间二层楼面全部整体水泥现浇,构成一个约45平方米的宽敞露天大阳台。阳台东面做水泥预制花格围栏,正面做十米宽一米高的钢筋油漆栏杆。这样,既可晒太阳、又能晒衣被,还可炎夏乘凉、清晨锻炼、傍晚散步、凭高远眺,无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悠哉乐哉。
设计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紧张的备料。计算备料我是外行,但岳父是县城一带有名的老石匠,手下徒子徒孙一大帮。虽年过花甲,可逢我这女婿亲手新造华居,他特别高兴!主动请缨日夜看场,并出谋划策,真不差似一个免费的监理工程师。妹婿又是木匠,还有许多亲朋好友和战友,有开大货的、开农用四轮神牛车的、做电工的、做漆工的,总之人才济济。这计算用料之亊,无需我操心烦神。所以,一切主料石头、黄沙、水泥、砖、石灰、钢筋、木材都是岳父和妹婿一一算好,我便按照时间要求照单筹备。
岳父号张梓保,兄弟姊妹四人,他排行老二。老大号张梓公、幼小饱读私塾、利牙令齿,争强好胜;妹妹老三号张梓英,金莲小足,能说会道;老四号张子光,自小精明过人,能写会算,从不吃亏;唯独岳父秉性忠厚、老实,书没念一天,从小以学石匠手艺为生,因顶嗣三叔房下,在家中颇受歧视。但他从不怕吃亏上当,一生好助人为乐,只是命运坎坷。他中年丧妻执意不娶,含辛茹苦拉大三个儿女。因此,很受邻里族人及四里八乡男女老少敬重。老将披挂上阵,几个房下的姐夫、妹婿、舅老弟玉老、的奀、天春佬、雪佬等都积极上前出力。这里还未动手,他们就主动开着农用神牛、小四轮把黄沙、石灰都提前拉来了。不但不收运费钱,连饭也不吃,下完车就跑。亲戚帮忙归帮忙,说什么样我还得把沙价、石灰山价追上送给他们。
石料用量很大,而且还远在十几公里外太子庙过去的凿山釆石场。几个在县五车队当大货司机的战友罗树林、刘志柱、江家才、王留保他们闻讯上前帮忙。你一车我一车,利用拉货到复兴江边回来放空的机会,绕道凿山连晚装上石头拉回来。总是帮着一起卸车不说,硬是连运费也不收,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石头山价。
水泥本县不生产,我就找到大哥内弟的岳父张正春。他在县公路局负责物资采购。他热心地帮我提前联系到安庆月山生产的专供修公路用的红旗牌高品质水泥。然后我又找粮食局车队同是退伍老兵的张玉龙、石芳普、徐芳兰、余旺水等战友,亊先挂号安排,不管谁去安庆,我都跟运送菜籽的车去月山带水泥。拉回来经常是小半夜,找不到下车的人,我就带上妹婿的奀、甥儿顺东佬、侄子三伢等大大小小的萝卜头们自己卸车。等下完石头,吃过晚歺时,常常过了零点。木材、钢材,虽用量不多,为省点钱把房子盖起来,我就到处找关系求人搞点平价指标。先找民政局安置办在解决复退军人住房困难指标中要了个0.3立方木材、半吨钢材指标,又找农场供销科帮助买点计划内钢材,接着又找县计委、经委讨点年终剩余的煤炭指标,给砖瓦窑换了一部分红砖和小瓦。虽是满脸堆笑,四处求人情、说好话,但能把所需材料凑齐了,房子盖成功也不觉丢人。料子备好后,万亊俱备,只等动土挖脚了。
动土打脚。那是八五年底农历九月十三日一个早早选定的黄道吉日,辰时一到,一阵鞭炮轰鸣。在岳父的指挥下四角齐动,按自我设计的图纸1米X1米的基础,破土动工挖脚。由于地基是稻田,挖基并不费事,才挖四十公分已见老底。东北角系陈水田地势稍软,最深处挖到一米多才见硬底。四间屋基两天全部挖好。第三天,九月十五日又是黄道吉日,卯时准时起手奠基砌墙脚。四个主角全部选最好的大石块一同抛下去砌好,然后再浇铸水泥浆,已图千秋大业根基稳固。
墙脚先砌宽1米X高60公分的底层,二层逐收为宽80X高50公分,三层再收为宽60X高40公,墙基正负零总高度为1.5米,顶端宽度为40公分。前后九天,基础全部做好后,就开始拉土填基。那时,屋基西边规划的西畴南街路面尚未动工,门前还是一条宽三米的臭排水沟,解放大卡车根本开不进宅基傍,一应材料总得二次转运进场。为节省开支,填基土方只能靠小四轮、农用神牛搬运。在堂姐夫玉佬、和战友华美弟弟铁佬等人的帮助下,他们利用别人出土,不管白天黒夜哪里有土源就往我这儿拉。我经常早头夜晚去平整基土或晚上打着手电、提着马灯去下车。这样断断续续整整填了一个下半年,总算把一个300平方米的屋基普遍填高了1米多,约共填了200多个立方土,花费了300多元力资,终完成了动土打脚的基础工程。
一九八六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上午辰时,在紧张地筹备了一年之后,按计划正式行砖起手了。在原打好的墙脚基础上,为了坚固再在上面用红砖、水泥带浆做了五层六公分厚的红砖、中间隔层压三根6.5毫米钢筋,做简易地脚梁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既防沉降、抗震,又省工、省料。在正式行砖起手的那天,按家乡习俗,许多亲戚朋友都来送财。其意是众人助财盖华居,万世发达旺子孙。做屋送财的讲究还很多。主亲送财除了送红包几十到几百元钱不等外,还要送6斤猪肉、十斤油面、一床红锻被面、几根用红绳捆绑的松柴、一百个点了红的小麦发粑。象征着新造华居的主人长命富贵、日子红火、年年发大财。同亊、朋友们除送红包外,还有送中堂,送挂匾的。这样,一直到主人华厦落成放炮进屋,大摆酒席宴请宾客时为止,整个建造过程中都有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前来恭贺送礼。真所谓是一家起手新造华居,众人都来助力帮忙。当时为日后设宴答谢和好还礼,我专门记载了一个做屋收支的小本子,前来恭贺送礼的亲朋好友、同亊、战友等也有百人之多。前来帮忙出力做亊的亲友也不下几十人。他们下车、填土、搬材料、跑路、看场、洒水等跑前跑后光做亊、不吃饭。特别是老岳父年过花甲,整天看场打条住在工地、睡在工棚。风里来雨里去整整一个秋冬真是尽心尽力无法言表。还有几个象雪佬、菊兰、顺东、三伢、等舅弟、甥儿甥女的半泼拉小孩,更是随叫随到,一呼即跑。礼金总共也收了几千元钱。亲朋送财礼金的多少这要看房主平日的为人和私下关系。少的大家凑个份子每人五、十元不等,至亲好友三五十、百把元。看起来虽然钱不很多,这在当时低收入低消费的年代来说,己是很可观了。这不仅是礼尚往来的一个热闹,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我资金的燃眉之急。特别是我县的“一家起手做屋,亲戚六转家家前来帮工”的优良传统习俗,更是温暖了人心。至今几十年了,在城战友三十几人合送的一块《松鹤延年》的玻璃大匾和九成农场供销科几个朋友送的《风华正茂》的芜湖铁画,还挂在家中墙壁上,真是时隔春秋,情谊永存。
<!--EndFragme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4 19:03: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