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企业的兴衰得到的启示
(女儿姗姗的暑假作业)
今年暑假作业中,学校要求初三的学生写一篇调查报告,题材不限,体裁自定,但一定要真实。
孩子回来就问我,有没有什么素材可调查,我说:“你们作为学生,做市场调研还为时过早,一个女孩子到社会上,去哪个企业去调查,有诸多不便,这么地吧,我给你找一份相关资料,你要仔细阅读,同时,我给你做一些相关介绍,文章自己写。
我给她拿回了 一份我们牡丹江市政府发的《东宁市工业破产企业情况简报》。
简报上有一篇,写的是关于东宁白酒厂从兴旺发达、由一个市内支柱企业衰败为破产企业的报告。
下面就是姗姗写的“调查报告”
东宁白酒厂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职工300余人,主要生产50度散装白酒(又称“小烧”)和“玉米香牌”60度瓶装白酒。年产量100吨左右。建厂之初,东宁白酒厂的白酒,因是纯粮酿造,口感好,品质优良,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无论什么场合只要是喝酒,就喝东宁酒。还能外销到周边县市。
但好景不长,二十多年后,到了八十年代末,由于改革开放,在消费品市场上,特别是食品、糖酒类市场上,同类产品极大丰富,对东宁白酒厂造成巨大冲击。由于东宁白酒厂的产品,品种单一,久而久之,酒类商品就被外来同类品种所冲击、所替代,产品销售不畅。另外东宁酒厂的瓶装白酒包装简单、技术含量低,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如此,产品的滞销是必然的。在人们的饮食观念中,讲求“色、香、味”惧全,首先是看着要好看,有食欲;然后再是口感好。试想,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几十年总是一个面孔,那怎么行呢?人们总说饺子好吃,但如果一天三顿,连吃5天,那情景如何?一定是看着就饱了。一套好看的衣服,如果总穿不换样,总有不爱穿的时候。
如此说来,东宁酒厂的白酒,虽然有些知名度,口感好,但几十年总是一个口味,那怎么得了啊?如果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那是因为皇帝只有一个,况且,给皇帝做女婿多风光啊! 东宁酒厂的酒再好喝,可全国酒厂好多好多,品种极其丰富。在商品经济社会,一种商品要占领市场,一是要靠品牌,更重要的是靠实力、靠管理、靠科技含量。在主导产品之外,要开发新品种,开发替代产品,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消费者口味,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要缩短,当然,开发新产品需要投入,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其实,商品经济是处处存在风险的。
通过东宁白酒厂的兴衰,直到破产的过程,我至少有三点启示:
一是:品种单一。不符合发展变化的人们饮酒口味和习惯。该厂生产的50度散装白酒、60度瓶装白酒,度数高,算是烈性酒,愿意喝烈性酒的人有,但只是一小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酒类在向中、低度发展;我觉得东宁酒厂,如能增加投入,开发生产高、中、低度白酒,以迎合不同需求的人群,我想,他的衰败不会这么快。
二是:产品包装实在不吸引人的目光。 一种产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靓丽的包装,使人看了赏心悦目,就有购买欲望。东宁白酒,散装的,只装在一个大号的塑料桶里;瓶装白酒,只有“玉米香”的品牌和一穗玉米的图案。太平常了,在白酒的柜台上,绝不能留住人们的目光。认识“玉米香”酒的人知道那是一种度数高、好喝的酒,不认识该酒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三是:没有产品的广告投入。 我们在看电视时,铺天盖地的商品广告令我们头疼,特别是播放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时,惊险处,加播一段广告,真有要去砸电视机的心情。但作为商家,就能抓住这个重要的、得天独厚的广告阵地,弄的有些广告词,我们都能背下来。这就是商家的聪明所在。但东宁的玉米香白酒,虽然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从来没见过省级以上电视及省市电视台的广告,更不要说在中央台播放。甚至市级以下的电视台都未曾有广告!多么悲惨!!
你的产品再好,没有人知道,没有人了解,怎么能去买你的呢?
综上所述,东宁酒厂从兴旺到衰落,固然有其自身的客观因素或无法克服的困难,但以上所列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目前酒厂已被市内一大企业兼并,下岗职工已全部回厂安置,令人欢欣。但原厂的破产是值得深思的。
李姗姗 初三(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5 20:11:5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