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襄河畔美如画 苜蓿香榭今胜昔
在汉口火车站西南面,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园林,毗邻车水马龙的发展大道,俯瞰络绎不绝的常青路,紧挨着青年路,绿树和鲜花环抱着一弯清澈的湖泊。那就是闻名于世的汉口后襄河湖。长期以来,后襄河湖养在深闺之中,许多人不知道在常青街贺家墩腹地还有这么一块美丽的地方。
据地方志记载,明成化二年(1466年),汉水改道,顺龟山北麓入江,原汉水入江的一条支流日渐淤塞,形成一处长型湖泊,名叫“后湖,”也称“潇湘湖,” 一片沼泽,杂草丛生,沃野百里,芦苇遍地,“江汉前贯大江环,后面平湖百里宽,”就是真实写照。湖基在今贺家墩社区一带,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口镇合力修筑了一道长堤,堤内人烟逐渐稠密,地价遂贵,人们以土石筑墩,围垸与水争地,盖房建屋,水顷面积缩小,一时间此处寺庙庵观、会馆公所与茶楼酒肆如雨后春笋,点缀于民间,一年比一年热闹,聚居的人们越增越多,终于人潮如市。“张公堤”筑成后,彻底改变了后湖水患状况,人们临湖而居,使后湖分割成若干马场湖、南湖、西湖、北湖等,其中后襄河湖被民房淹没,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当年后襄河湖周边数十里,平畴旷野,弥望无垠。每当春和景明之时,丛树扶疏,芳草鲜美,蓝天白云,流霭接天,涸时遍地黄花,层层叠叠, 黄花烂漫,此处因而称之“黄花地。”每当春夏之交,一眼望去,浪翻麦陇之风,香浥菜畦之露,复有茶肆罗列,亦有歌管纷喧,于是人们扶老携幼,踏青而行,云游而至,凭栏沐风,心旷神怡;遇如梅雨潇潇,江水陡涨,湖田汛溢,白波千倾,烟低雾暮,岸柳万余,漂拽湖面,漪纹波浪,倚楼凭栏,吟眺远望,其景自是不同;到了盛夏严炎之际,微风送爽,驾一舴艋之舟,莆葵之小扇,荡漾在湖面,碧筒酒醉,细葛衣轻,铺烟簟,枕桃笙,实为避暑神仙境地。迨夫冬日,水涸沙平,草衣霜陨,枫叶染丹,远山凝紫,时有弯弓健儿,跃马奔驰,牧童短笛声脆,跨牛背暮色黄昏,其影其情,犹为梦幻。
后襄河湖畔茶肆林立,其中以白楼为最著名,白楼位于大观音阁后,景色秀美,烟雾袅绕,竹条编槿成篱笆,鸭蛋般大小整齐的鹅卵石铺成小路,曲径画廓蜿蜒,两边竹林嗖嗖声响,坐在临湖窗前,轩窗豁达,沐风洗尘,柳杨摇曳,绿阴垂幄,小桥流水,叮咚韵味,使人留连忘返;白楼设雅座供人歇息,品茶赏茗,七碗香生。后襄湖茶馆酒肆,自有千秋,一步一景,从湖心亭开始,涌金泉、第五泉、翠乡、惠芳、习亭、丽春轩等,争奇斗艳,各有所长,各不相同。其中涌金泉最为爽垲,白阁红栏,掩映于绿柳碧翠之中,霁色云开,更是一绝。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见此情景,忍不住吟道:“马渡沙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汉口竹枝词也称赞:“淤后襄河二百年,平芜十里望茫然;白云有影常垂地,青草天伦俗上天。春色任来鸠枝裹,苦怀休到酒杯前;今朝准拟开襟抱,莫放斜阳堕柳边。”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后襄河湖焕发了青春,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江城人民的面前,显露出她秀美妩媚的真实面容,1986年6月,为配合汉口火车站建设和青年路四干线的扩建工程,加快汉口北部经济建设,武汉市政府将后襄湖列为公园规划,定性为城市公共绿地,为恢复后襄河湖美景奠定了基础;1990年6月,江汉区提出方案,把建设后襄河湖公园提到了议事日程,列为当务之急。
由于人口和房屋过度拥挤,不断违法填占,使水域面积逐渐缩小,变成了一条污染严重的“臭水沟。”加上后襄河周边的违章建里筑藏污纳垢,私屠滥宰、地下小作坊随处可见,垃圾堆积如山,致使贺家墩村破破乱乱,严重影响了汉口火车站和武汉博物馆周边环境。为彻底解决这个深藏在民居之中的“臭水沟,”江汉区成立后襄河整治专班,陆续投入2亿多元,对后襄河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拆除该地区各类违章建筑,对后襄河湖进行了截污、清淤和护岸整治,兴建成一座环境清幽的市民休闲游玩的景观公园。
园内建有桃源仙境、竹径寻幽、海棠春晓、翠柳笼烟、桂馨同明等5个景区,新后襄河公园占地面积有17万多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近5万平方米,整个公园被后襄河分为南北两大片,沿湖岸建有亲水区,设计了长达130米的波浪形的亲水平台,景区内种植有桃花、桂花、樟树、柳树等30多种乔木、灌木及水生植物,使后襄河公园成为一个有着亲水和生态植物景观特色的开放性的湖泊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活动及休闲的好去处,再现潇湘湖八景:睛野黄花,平原堆雪,麦陇摇风,菊展映月,断霞归马,襄河帆影,茶社歌声。登上苜蓿香州,放眼望去,绿树成荫,湖水粼粼,水雾缭绕,雨榭白楼历历在目,涌金泉外丽春轩相映成趣,东面遍植黄花,婉如当年胜过当年,满园景色,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