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4日,我参加了原高炮75师658团5连在安徽阜阳举行的战友聚会。这是我们分手近四十年以后第一次全连老同志与我们连队首长在一起的聚会,也是第一次我们五连战友到安徽阜阳这块人杰地灵之处的聚会。
朝思梦想的战友们在这里相聚,激动人心紧紧拥抱,过去一起奋战的情景不由得重在眼前浮现。
那时我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怀着报效祖国的初心和满腔热血来到淮安红桥——我们当时的连队。在当时连部的那排营房会议室门前我们拍下了到部队的第一张照片,每个人穿着崭新军绿色的大衣意气风发面带微笑,那是离开学校离开故乡走进社会走进军营的第一次留影,几十年后我特意翻开已经泛黄的影集,看到我的当年,看到我们当年战友的合影,多少往事涌进心底,更激起多少对我们五连的怀念。
五连是个大学校。新组建的连队,新来到的兵。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是连队首长和连队老兵言传身教地手把手教会我们一切必要的知识。在五连,我们懂得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懂得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懂得了团结友爱合作胜敌的道理。更学会了使用手中武器,掌握过硬本领。
那时刚到连队,不仅个人装具是新的,而且所有武器装备都是新的。崭新的冲**锋**腔,崭新的子弹带。记得那时的火炮都是到新沂火车站新接装的。当崭新的火炮到达连队的操场,我们就象看到了自己未曾谋面的亲兄弟,转着圈都看不够。在启封新装备过程中更是小心翼翼,认真清洗涂抺着黄油的零件,就像捧在手中的婴儿。
在严冬,在盛夏,在营区,在野外,从指挥分队到我们炮排六个炮班的炮手,及至连部成员和炊事班,每一个人都怀着强烈的报国热情,刻苦钻研,练兵习武。用后来的话说,就是武艺不练精,不算合格兵,不争优秀的战士不是好战士。那年拉练到盐城机场,烈日炎炎,炮盘温度达到近50度,解放鞋都快烤化,每人都挥汗如雨。我们班七个人,有五个人中暑,不得不到树下暂时休息。但只要稍好一点,就又上到炮位继续训练。那年我们在三界实弹击,取得全连优秀的成绩,是全连战友得到的最好回报。
五连是个大熔炉。在这里我们一个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被锻造成一个个合格的士兵。我们当时在五连经历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到农场劳动,“九一三”事件,以及后来的高炮混编等重大事件,加上每年一度的高炮野营拉练和实弹射击都像是不熄的高温炉火,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锻炼和考验。
记得我们刚到连队不久,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是当时的主题。那时形式主义严重,甚至在“就定位”时都高喊毛主席语录。连队最早的炊事班长介绍他开始做饭的成果是“下边糊,中间烂,上边还有穿**甲**淡。”
1973年的实弹射击,从上海铁路输送到南京后摩托行军返回营房,漫天大雪使返营之旅异常艰难,我们全连被堵在洪泽湖大堤上。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原本到营房吃晚饭的计划被推迟了近一天一夜。留守的同志们为保证我们回家后能吃上热饭,在那个通信不畅的年代只好把饭热了凉,凉了再热,待全连回到营房后,大铁锅里的锅巴已有一寸多厚,粉条豆付烧肉已变成了一锅肉汤,但也觉得实在是难得的佳肴。
最难忘在泗湾湖农场的日日夜夜,我们全连同志披星戴月,铁锹扁担成了我们的日常装备。硬是以我们的肩膀与全师大部队一道把骆马湖的一片沼泽地围成了旱涝保收的农场。出工时天还没亮,收工时已满天星斗。每天都是一身泥水加汗水。我的腰就是那时的重活压出了毛病。现在经常到了冬天腰疼难忍。也算是当年的泗湾湖给我留下的一种纪念。
至今仍记得当年值班排长的口头禅——“穿裤头戴草帽大坝上集合”。在三界野营拉练,连夜进入山里展开。挖阵地时,遇到坚硬山石,铁锹都卷了刃,只有大镐才使得上劲。一夜突击,汗流狭背,口干舌燥。天刚蒙蒙亮,看到山腰间有水塘,我们班的一个战士带着全班的水壶去装水,先俯下身喝个饱,又为全班带了水。但没想到后来竟拉肚子并发展成痢疾,空袭警报拉响时已无力上炮。天亮后查看,那不是水塘,是刚上过农家肥准备插秧的一块稻田。当时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锻炼了意志,提升了技术,也学会了吃苦耐劳。
五连是块麿刀石。五连把人生最大的财富——坚毅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馈赠给了我们。在五连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础,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忠于党,忠于祖国;雷厉风行,爱憎分明;勇于吃苦,不畏艰险的气质和能力。特别是在训练场上连首长的严格要求,分毫不让的作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靶场实弹射击前,连首长用望远镜一门一门炮地检查标定精度,做到一丝不苟。二十多年后我当31集团军86师副师长时带领炮兵团到闽北地区野营拉练和实弹射击。部队进入山区占领阵地,连夜构筑工事,天蒙蒙亮,我带着参谋人员到阵地检查,发现有的炮位深度不够,没有达到战时掩蔽标准。看着他们军装已被汗水湿透,手上和镐把上都沾满了鲜血,我知道他们也是碰上了硬石头地形。心里很不忍,但仍然下决心让他们要返工,一定要达到战时标准。这种严格就是与当年在五连时留下的印像息息相关。
五连是棵不老松。虽然我们大家后来都离开了五连,在精简整编中我们七十五师也被撤编,但五连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在五连前后有五年时间, 1969年12月到新兵连,1970年1月到五连,1974年被调到二连当排长,后又到一连当代理连长,又到团里作训股当参谋。以后又分别到军区炮兵、军区司令部任参谋,到北京军事科学院任战略部研究员。再后来又调回南京军区兵种部任副部长,以及第31集团军86师副师长,之后又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直到2005年退出现役。在军队转换过十多个工作岗位,但不论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是5连的兵。虽然我们整个658团在1985年精简整编后不复存在,但我们的五连一直在我心底占据着重要位置。五连是我们青春年华的寄托,是我们人生经历的起点,也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无论走到哪里我都骄傲我曾当过兵,向谁人说起我都会说我刚当兵时是在五连。五连永远不老,五连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我们五连的战友,走到哪里都是一家人,都是手足兄弟。我永远忘不掉在连队挑大坝时,挑灯夜战每个人奋力拼搏的情景。我个子小,班里的同志抬筐时总会把筐绳向他那边拉,尽量减轻我肩膀的重量。在军事训练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全连同志勇往直前。我们五连战友,苦干的汗水流在一起,分别的泪水洒在一起,吃饭的口水也蘸在一起。
4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战士,如今都已两鬓飞雪,苍颜皓首。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奉献过!我们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虽然部队的五连已离我们久远,但是我们同甘共苦,我们风雨同舟,我们血脉相通,我们兵心深厚的战友情谊却依然在心中永驻。今天我们在这里的相会,是对我们军旅年华的一次致敬,也是我们战友情谊的一次贯通。现在。我们都已处于熄灯号吹响前的自由活动时期,愿我们的老首长们和我们五连的战友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注重健康,享受生活,不辜负我们在五连学习工作和奉献的一切。
[此贴子已经被盛唐于2017/5/4 10:57:2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