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次森林灭火
在九岭公社新兵营集训结束,分到连队不长时间,清楚的记得:那是1979年腊月21日晚夜,一阵紧急集合的军号声,战友们迅速的集合在营房前的操场上。邓明权连长宣读了上级电令:绵阳专区行署辖属伐木二场在平武县白马区的原始森林发生火灾,春节将至,伐木二场4000余员工放假回家省亲,只有不足200人留守看场,师部指示由我们3营的5个连队前往现场,执行森林灭火任务,王伦国指导员作了简短动员,随即各自清点行装,稍后不久,压缩干粮和净水片运到连队,分发领取,整装待令。
22日凌晨,38辆军车载着1000多名官兵,由团部组队指挥,按照营部、7连、8连、9连、机、炮连编队依次从营区内,浩浩荡荡,一路雄风出发,向平武县白马区的火灾现场开进。汽车经过江油县中坝区分道进入泥泞不平的山区道路,蜿蜒起伏,弯急坡陡,流石散落,崎岖艰险,沿途黄尘翻卷,漫天飞扬,汽车颠簸不停地行驶,翻越几座大山,直入山谷,气温陡降,寒风袭人,中途稍作小解休事,沿着夹皮沟公路继续前行。历时近12小时行程,傍晚时分,到达平武县白马区伐木二场场部,安营驻扎憩息。
23日晨起,天空飘着大雪,身着棉衣棉裤,快速洗漱,吃毕早饭,根据伐木场工作人员安排,领取砍刀、机锯、拉锯、绳索等工具,汽车在深山夹皮沟冻冰道路缓速行进,车轮虽已装系防滑链条,却也不时打滑,大约1小时到达山脚停车坪。下车后,扛上工具,地方老乡带路,攀越山岭,原始森林,悬崖峭壁,高坎陡坡,树高林茂,荆棘丛生,攀登1000米高的山峰,就得需用近1小时才能攀爬到峰顶。立足高峰,放眼展望,山峦起伏,林木耸立,漫山遍野,白雪皑皑,茫茫千里的原始森林,多么壮观的林海雪原啊。
原始森林里的树木,几乎尽是天然杨松种类,树胸直径普遍在0.8米左右,最大根的直径在2米开外。问询地方同志,告知所处山峦海拨高度4000米之上,山高缺氧,空气稀薄,几位战友身感不适,出现头晕、流鼻血状况,卫生员随场处置。在甘肃省边界交界处,根据伐木场工作人员的指挥,按连队编制划定任务区域,同地方同志一道集中力量,砍出一条20米宽的防火隔离带,中午干粮充饥,不作休息。砍的砍,锯的锯,抬的抬,拖的拖,撬的撬,将树木、树枝、树叶逐次清理堆放在隔离带外侧。森林灭火,尽是重力劳作,浑身淌汗,寒风劲吹,外冷内热,个中滋味特别难受,下午5时半下山返回伐木场住所。早晚没有热水洗脸洗脚,所用全是冰水,冰寒刺骨,刷牙时冰水入口,尤似刀绞一般,钻心的刺痛。1.2米高的自来水龙头,晚上睡觉时,地面还未结冰,天亮起来,看到水嘴已被结冰封住了。
24日至26日,上山至火灾现场灭火。所有人员避开风口正面,对火源集中,火势猛烈之处,在其左、右两边数十米开外快速伐倒一定宽度范围的树木,能运则运,然后通过两边向前方延伸,合围贯通,形成隔离带,继而灭之。如此咆制,各处击破,分段划面,逐步进行扑灭。对低矮处较易扑灭的地方,主要用以铁铲、铁叉、树枝等直接扑灭,遇有孤立高大树木上的火源,将其伐倒在地后,再行扑灭。冬季森林灭火似乎简单,实则是既苦又累的体力活计,劳力强度高,每天都是汗流浃背,精疲力竭,高危风险大,需得慎之小心。幸好是在寒冬季节,冰天雪地,气温又在零下20多度,脚下积雪足有半米之厚,低洼凹陷处冻结成冰,天空大雪纷飞,导致火势不猛,火速缓慢,没能快速向四周扩散,最终只造成两座山林的灾情损失。
27日上午继续灭火,下午清理火灾现场,彻底扑灭余火,至此,艰难奋搏5天时间,完成灭火任务。
28日班师回朝,夜暮回到营房。
29日绵阳专区行署领导一行,前来部队慰问致谢,且向参加灭火护林的官兵,每人赠送白棉背心1个,白棉毛巾1条,上面印有:[灭火护林纪念---绵阳专区行署赠. 一九八0年二月] 红色字样。
春节后,参加灭火护林的极大多数战友,获得连队嘉奖,载入军旅档案。
注:1979年中越战争结束后,当年末所在的重机枪连队编员达180人之上。战斗班16人,即:班长1人(配冲**锋**腔) ,付班长1人(机枪射击手,携枪身) ,付射击手1人(携脚架) ,弹药手13人;饲养班16人,军马15匹,即 :连长与指导员座骑各1匹,战斗班各1匹,炊事班3匹,勤务班1匹;而步兵连队编员则达200多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6-23 17:49:4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