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距离蚌埠十来公里,历史上两地互为隶属,同为淮河文化范畴。因为云起兄是文化人,因此我推荐他到凤阳看看。2005年我应邀为《凤阳电力企业文化》一书作序,其中对凤阳地域文化有一段现简述如下,给云起兄《访友散记》画蛇添足了:
凤阳历史悠久,据方志记载,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这块热土上创造出灿烂的地域文化。
南北文化交融。凤阳,古为锺离子国,历有濠州、日燕、临濠、临淮、中立等州县之建制,朝燕楚,暮吴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天灾、外流、移民千年不息,南北文化交融传承,风格刚毅柔细并济。
乡土文化浓厚。凤阳,北滨淮河,南恃长江,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横,山不高,勃勃生机润育精灵,水不深,渊源流长润苍生,山水养人,人惜山水,人与山水和谐共化,创造出质朴淳厚的乡土文化,韭山洞、禅窟寺、卧牛湖、龙兴寺等自然人文景观出神入化,凤阳花鼓、凤画等民间技艺名扬天下,既有扬春白雪,更多鲜为下里巴人。
帝王文化厚重。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的家乡,洪武二年他下昭把都城定在凤阳,调动全国优秀人力物力大兴土木,筑城池、建宫殿、修庙宇、盖王府,立衙门,祭神灵,从此凤阳大地帝风迷漫,王气袭人,帝王文化应运而生,600多年来,凤阳人有自豪、有辛酸,更有沉思。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明中都城、皇陵、鼓楼等遗址已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当年的砖雕石刻已成为历史文物。
变革文化宝贵。凤阳人历来多有变革精神,600多年前朱元章不甘元朝的腐朽统治,领兵造反,实现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变革。抗日战争时期,凤阳人民以凤阳山为根据地,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合作化带头陈学孟大兴合作社,受到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同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正当我国经济改革处在关键时刻,小岗村人创造了大包干,成为全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典范。变革给凤阳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宝贵的变革文化。
人文文化荟萃。凤阳人杰地灵,精英辈出。唐朝女诗人薛媛的《写真寄夫》传世千古,崔白的花鸟画“体制清湛,作用疏通”, 精妙绝伦,明朝凤阳籍王公贵族的诗词歌赋朝野流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百花齐放文艺路线给凤阳人以施展文化天才的大舞台,《凤阳新歌》、《王山姐赶集》、《丹凤朝阳》、《凤姐与阳哥》等歌舞四方传唱。
交融的南北文化,浓厚的乡土文化,深沉的帝王文化,宝贵的变革文化和荟萃的人文文化拉动了商品文化、饮食文化、科技文化、文体文化以及军事文化等文化的发展,形成门类齐全的地域文化,优秀的地域文化润育着凤阳人一种精神,这就是:不畏世道难,勇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