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m.jrlm81.com/bbs/index.asp) -- 南京炮兵战友之家 (http://jm.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63) ---- 芜湖的地方歌曲——《月上西河》 (http://jm.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63&id=188588) |
-- 作者:金沙湖 -- 发布时间:2014/2/11 10:50:30 -- 芜湖的地方歌曲——《月上西河》 西河,是芜湖县的一个古镇,居水兴镇,镇前的河流就是青弋江。青弋江发源于黄山,自黄山太平湖流下,江水清澈甘甜,到芜湖市后将芜湖市分为河南、河北两片,然后注入长江。西河,古时候作为一个交通发达的小镇,商贾云集,曾经也非常繁荣发达,随着社会交通的发达而渐渐没落。现在当地的年轻人逃都要逃出这个古镇,而当地的老年人却是死都要死在这个古镇,当代的文人骚客是怎么找都要找都要找到这个古镇去探访。其实古镇并没有周庄、同里、甪直的规模,只是一条小街几十间古徽派建房,还有被人们用脚板磨光的青石板街道。。。。。。本歌曲的词作者为马忠,与《半城山半城水》词作者为同一人。 http://my.tv.sohu.com/us/187162626/60179811.shtml [此贴子已经被盛唐于2014-2-11 11:35:06编辑过]
|
-- 作者:金沙湖 -- 发布时间:2014/2/11 10:59:48 -- (转引自芜湖市政府网站《市民心声》——马中MTV新作《月上西河》) http://user.qzone.qq.com/454928983#!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74033151 马忠新作《月上西河》MTV 《月上西河》歌词 作 词:马 忠 演 唱:柏文 (中国武警文工团独唱演员) 主 演:张杨(女) 孟世红 月上西河,树影婆娑, 月上西河,树影婆娑,
噢 西河,西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1 11:04:17编辑过]
|
-- 作者:金沙湖 -- 发布时间:2014/2/11 11:03:44 --
图片转引自芜湖市政府网站《市民心声》——马中MTV新作《月上西河》 |
-- 作者:金沙湖 -- 发布时间:2014/2/11 11:05:07 --
图片转引自芜湖市政府网站《市民心声》——马中MTV新作《月上西河》 |
-- 作者:金沙湖 -- 发布时间:2014/2/11 11:05:53 --
图片转引自芜湖市政府网站《市民心声》——马中MTV新作《月上西河》 |
-- 作者:金沙湖 -- 发布时间:2014/2/11 11:06:37 --
图片转引自芜湖市政府网站《市民心声》——马中MTV新作《月上西河 |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4/2/11 11:10:38 -- |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4/2/11 12:00:43 -- 芜湖地名览趣 摘于网上 芜湖几个地名的消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1 12:38:13编辑过]
|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4/2/11 12:35:45 -- 1912年10月30日,孙中山先生来到芜湖视察,来迎去送,乘坐的就是崔由桢亲自驾驶的马车。从此,他也以此作为政治资本,吹嘘自己是孙中山的干儿子,连官家衙门也让他三分。在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芜湖市面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黄包车,车夫多达2,000余人。1927年春,北伐军开进芜湖,黄包车工人成立了工会,崔由桢被推举为“芜湖人力车工会”名誉会长。他紧跟潮流,很少摆崔二少爷架子,能和车夫攀谈,帮助解决一些问题,由此获得了车夫的信任。那时,下层社会有帮会组织,他既在青帮,又搭红帮,很有势力,并混上了芜湖警察局侦缉处队长的职务。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崔由桢立即站在国民党反动派一边,追捕“民生中学”共产党负责人李克农,但李克农机智逃脱。接着,共产党领导的“互济会”在蒲草塘遭到破坏,也是崔告密的结果。李克农后来回忆说:“万心斋是王寄一和崔小狗子装入麻袋,加上石头投江害死的”。 1931年夏天,芜湖发大水,市区淹在水里,人力车无法行驶,工人生活无着落。大商号、公馆和明远电灯公司都自备大木盆,专供送人运货。崔由桢在公馆接见了工会委员杨长文,表态支持“砸掉大木盆,夺回生路”的行动。事态闹大后,军警抓捕了20多工友,工友眷属成群结队呼天喊冤,一时舆论大哗,纷纷指责当局。这时,崔由桢出面为黄包车工人讲话,官方也怕激起民变,只好释放了在押工友。最终工人们搞起水上运输,度过了洪水灾难。后来,他与高铁君争夺地方霸权,争斗激烈,被高的徒弟诓骗到大轮上,行驶到采石矶,夜间被麻袋套住,抛到江里去了。 日伪统治芜湖时,李鸿章的后裔李慧龙,出任伪商会会长。他自己经营保险公司、慧记洋行和精精制冰厂。制冰厂在这条街上建有一大片冰冻房,于是这里就叫“冰冻街”了日本投降后,李慧龙逃到香港,国民党政府接收,认为冰冻房和“崔公馆”是敌伪产业,一律没收充公。崔公馆和精精制冰厂从此消失,只留下“冰冻街”名字。 吉和街:南起新芜路,北至新市口,1919年建路,1981年恢复现名,全长873米,宽14米,现为沥青路面。 吉和街是芜湖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资格街道之一,从南到北穿过鹤儿山西麓,抵达新市口,东隔范罗山,与中山路步行街大致呈平行状态。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长江流域洪水泛滥,离芜若干里圩田受淹,数千难民无家可归,流落野外,借山麓为掩蔽之所。有时狂风巨浪,既将难民摄卷而去,复将茅蓬、衣物挟入深渊。其栖于山麓者,支竹竿、盖乱草为蓬借以安身,暴风雨间以烈日,难民日夜蜷伏于草蓬,身受非人之苦。 这些蓬户与鸡窝无异,竟然相联结形成一条街,俗称“鸡窝街”。它的名字竟见诸报端,如光绪三十三年(1904年)八月二十八日《大公报》报道:“芜湖瘟疫盛行,殆于东门外暨河南、鸡窝等处,近日蔓延马路一带,朝病午死,路毙者尤多。” 盖由卫生条件极差所致。1919年编修《芜湖县志》时,绘制《城厢图》,编纂者嫌名称实在不雅,伤害芜湖人自尊心,改名为“矶窠街”。然而,“矶窠街”也毕竟碍眼,约在1927年,北伐军进抵芜湖,推翻了皖系军阀在芜湖的统治之后,以谐音的构词手法,将“矶窠街”改名“吉和街”。“文革”(1966年-1976年)期间,改名为“反帝路”,1981年恢复今名。 2001年1月1日起,正式起用新地名,原吉和街、华盛街更名“吉和南路”,原狮子山马路、新市口路更名“吉和北路”,南、北路的结合点是新市口。由鸡窝街到矶窠街、吉和街、反帝路,最后复名吉和街,变化的街名里浓缩了百年沧桑。 下二街:是与下长街平行、东西走向的一条小街,全长495米,路宽8米,弹石路面。东起中山路,西至寺码头,系二街下段,故名,1895年建路。 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下二街是来往行人通行的一条小街,来往长街、繁华的中山路、三街、大菜市、寺码头、新、老横街、宝塔根和江边轮船码头等地区。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下二街也曾热闹一时。街上建有全市较大的老式二层跑马楼的凤宜楼大旅馆,旅馆内设住宿房30多间,供外地商贾来此住宿。那时社会地位中上等人士举行新式婚礼,大多喜欢选择这里。抗战期间,芜湖沦陷,地痞姬少庭(绰号姬大麻子)依仗日伪作后台,占据凤宜楼开设日军慰安所,哄编、强迫、抢虏中国妇女入所,小者14岁,最大的不过40岁。前后被蹂躏的妇女达200多人。姬少庭还充任伪职,办花捐局,剥削妓女,大发肮脏的国难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芜湖后,被市军管会军事法庭判处姬少庭死刑。凤宜楼旅馆后改为银行系统职工宿舍,对面是宣城地区银行。 下二街街头上还有一家享有名气的“七八九”菜馆,宾客常常满座。街上有一所完小桐城小学,属于桐城县在芜同乡会开办的。解放后收归政府办学,改名为下二街小学。该校撤并后,校址又改为教育局所属的教育房产管理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的下二街,街虽小但经营生意也很兴旺。街上有鼎泰酱坊,有蔬菜公司人民豆制品批发店、染坊店、银行、糖果食品店。这条街上生产经营的各种酱菜和豆制品很受市民青睐。旧城改造中,下二街南边靠近中和路新建了高档住宅区中西友好花园。 长宁街:长宁街位于赭山西北方,芜宁铁路以东、九华路以西,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中型道路,全长1,350多米,宽度在8米至13米之间,街的南端正对皖南医学院的大门。从该院大门起北行,通过赭山西路,直达芜宁路公铁立交桥南,与九华路合二为一。 长宁街由原来的芜宁路和卜家山路合并而成。芜宁路的南端在芜宁铁路上与原来的芜纺路接头。从铁路起北至赭山西路,长约850多米,宽在12米左右。原是土石路面,沥水又不顺,正是久晴一路扬灰尘,久雨泥水汪汪路难行。经过1963年和1972年两次维修,铺上了沥青路面,路况才有所好转,后因年久失修,加上路两侧的饭店排档多了起来,脏物污水乱倒,使得这条路成为老大难,直到2003年秋由新芜区政府筹资,对全街进行了彻底修建,重铺沥青,其状况才得以根本扭转。 芜宁路是因附近有芜宁公铁两路而得名,芜宁公路于1929年7月正式开工,次年2月19日正式通车,芜宁铁路筹办于清末民初,1936年建成。 芜宁路东有赭山公园的大门、光华玻璃厂、江南汽车厂和近几年新建的平安山庄住宅楼群,西有强力帆布厂、茶厂,并有高耸的中茗大厦。卜家山路因地处卜家山得名,它南起赭山西路,北至芜宁路立交桥南与九华路合并,长约500多米,宽6米至12米,原是土石路面,交通不便。在20世纪80年代改为水泥路面,虽改善了路况,交通方便了一些,但该路原是卜家山菜市场,小贩占道经营,不但车辆拥挤,行路困难,而且脏乱差现象也较严重。1995年前后,在路西建了一个大型集贸市场,把路边摊点全部迁了过去,这条路的交通才得以恢复。道路东侧是天河羽绒厂,西有畜产站、市二十七中学和煤球厂,现在北段还有新建的仁和苑和香樟花园等住宅小区,高楼林立。 该路新中国成立前后都叫卜家山路,到60年代与路南头的芜宁路合并,才统称芜宁路。在新旧世纪交替时,全市路名调整,这段芜宁路便改为长宁街了。 长宁街是厂、站、校较为集中的地方,几乎门连门、门对门,有的厂、站的产品,20世纪60年代前后曾为国家出口创汇,作出过贡献。如茶厂的名茶、畜产站的猪大肠头、肠衣等。又如天河羽绒厂,筹建于1955年,省里拨给了当时省内的最高限额数字99,000元。1956年建成投产,当年就有软缎羽绒被、羽绒枕头等出口到东欧苏联等国。到70年代至80年代又推出新产品仿绒羽绒被、枕、枕芯和标准毛绒(即含18%的白鹅毛和含16%绒的灰鸭毛,以及50%至80%的各档高绒)出口世界五大洲。该厂从1956年起到1988年止,连续红火了30多年。 长宁街上的卜家山小学自1976年改为市二十七中后,便一跃成为全市初级中学中的佼佼者,现全校有36个班,并将原来的淑文中学改为该校的分部。公安街:公安街西起老横街,向东转北至新芜路。20世纪初是警察总厅所在地,故名。全长340米,宽4米,水泥路面。而离此不远的公安巷,则南起公安街,北至吉祥寺,系公安街派生地名,全长75米,宽3米,泥土路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芜湖商务局总办道员吕承瀚、会办道员许鼎霖呈报:“芜湖为通商码头,华洋杂处,教堂林立,又为江鄂要冲,游勇、会匪络绎往来,非设立巡警不足以弭奸慝而靖地方。”经安徽巡抚王之春向清廷奏请设立“芜湖商埠巡警局”。当时商务局拨款2万元,同步建立“马路工程局”,修筑大马路(中山路)、二马路(新芜路)、二街马路及无名马路(北京路)。 巡警局招募巡警300人,大部分是原保卫营的兵勇。保卫营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芜湖关道袁昶创设的,“因市面不靖,商民筹款,禀请皖南道宪设立,招勇200名,由道宪委任统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裁撤,其兵勇多数改编警察”。“芜湖商务巡警局”,是安徽最早设置的警察机构。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巡警道卞绪昌为整顿筹补亏款,裁汰浮费,改芜湖巡警局为警务公所”。此名称一直延用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覆灭。从1902年到1911年,芜湖巡警存世10年。官兵制服一律黑色,头戴圆顶大盖帽,脑后拖一根长辫子,右腰皮带插一根警棒(警官插手枪),胸前挂一枚警笛。他们日夜在街道巡逻,执枪维持秩序,有情况吹笛告警,弹压地方。 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至,全城轰动。一周后,芜湖巡警总办丁翰年(字幼兰)弃印逃走,警察星散,警务公所一空。 1912年,芜湖警务公所改为“芜湖警察厅”,厅长杨焕藻。此名称一直延续到1926年,共有15年之久,是为北洋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27年国共合作,北伐军打败皖系军阀,开进芜湖,“芜湖警察厅”改为“芜湖公安局”,1937年改为“芜湖警察局”。此后,日伪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均称此名。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芜湖,芜湖市军管会公安局于5月25日成立。 清末,芜湖巡警局地址在大马路北段东边一座小山坡上,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人俱乐部,今为鸠兹广场的一部分。民国初期,芜湖军政分府设此,不久为皖南镇守使署驻地,芜湖警察厅迁至吉祥寺侧,并占用了该寺部分寮房。这里有蜂窝似的店家、住宅和菜市场。1927年警察厅改名公安局后,这条街、巷便以“公安”冠名了。老芜湖人总是把“公安街大菜市”作为地名连称的。 旧警察机构是统治人民的工具,老百姓对警察如敬鬼神而远之。但是一般小警察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工资少,往往被长官克扣,为了家小生计,经常侵犯小民的利益。有一首《警察自白》顺口溜:“在家没得法,出门当警察。头戴大盖帽,拖条猪尾巴,一根棍子屁股后插见到长官行个礼,见到老板打哈哈。只有小菜贩子最怕我,直个眼睛顺手拿:哪管青菜萝卜和鱼虾!” 下长街:下长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寺码头,全长225米,宽4米,石条路面,系“十里长街”的下段,故名。 早在清同治三年(1864年),宁波人朱锦棠自汉口来芜,在下长街开设“宝成银楼”,开业资金约5,000两纹银,这是芜湖第一家银楼。 银楼业经营的商品是金银首饰,小康之家,尤其是官宦、富豪,需求量很大。为了招徕顾主,银楼不惜重金装璜门面。如“宝成”门楼,像宫殿大屋顶,飞檐翘角,伸向街心上空。石库式大门上,雕刻华贵楼台图案,高挂金字招牌。店堂着色,全部楹柱门窗屏几贴金,描龙画凤,金碧辉煌。茶几陈设,一尘不染。使顾客一踏入店门,从心里便产生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的感觉。宝成老板的这种创意,为他自己带来了丰厚的赢利,后来开设的银楼,莫不仿效。“宝成”采取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堂后部设加工作坊,有冶炼工场,将金银杂质提净,保持金赤银足。大小成品均刻上“宝成制”字样,作为出品标记,顾客非常信赖。皖江流域城乡男婚女嫁,多指定购买“宝成货”。门市顾客川流不息,一天营业额,进出黄金首饰数十两,白银首饰数百两。“宝成”银楼金字招牌,朱氏代代扛着。其店房在1937年被日机炸成废墟,朱锦堂后人携资回乡,“宝成”告停。该店职工舍不得放弃这块金字招牌,集资再度开业,招牌叫“老宝成银楼”。 时至1949年,芜湖有银楼34家,12家均在今新芜区域内,其中大户6家,资本黄金170两至450两不等。仅下长街就有4家,平均每隔56米有一家。它们是:老宝庆(鑫记)、老宝成(长记)、天宝成、郭凤祥号。前两家老板均是宁波人。由于下长街银楼如此密集,宝成银楼又首创于此,同业排行老大,所以就有“金店银楼下长街”的民谚了。 下长街在旧城改造中已全部拆除。 华盛街:华盛街地处中江塔下,襟江带河,得水运之利,旧时引来商贾聚集、生意兴隆,由此得名。它还有过“洋街”的别名。街南起宝塔根北至新芜路,全长288米,宽3米,麻石路面。 清代芜湖米市形成后,米粮采购运输业非常兴盛,米商专做各地采运米粮业务。四大米帮的潮州帮曾在华盛街设立会馆,并靠近江边建了米行、米号和栈房。原华盛街2号,即今江岸路小学校址,就是潮州会馆。会馆房宇金碧辉煌,朱红大门,恢宏壮观。门额石条上书“潮州会馆”的字样,落地为“道光年间”。门前竖立着一块长3米、宽12米的《芜湖米市》大石碑坊,现今依然埋在这里15号门面房后地基下面,门前遗存两个石狮子。 华盛街东接江夏里、新横街,西依接官厅与江岸路,北临小栈房。民国时期商人张德裕在华盛街北端开设义和砻坊以及堆货的栈房,这里也是湖北等外地人居住芜湖做生意的贸易集市。华盛街从前的户籍管理门牌编号只有41户人家,旧城改造拓建马路时,东侧的老房旧院拆除无存,建成了吉和南路、小商品门面房和停车场。剩下的新芜路至原市第六中学校舍门口,街西侧仍旧保留旧貌,多为平房和二层小楼,有的老屋已经历百年以上,风残日蚀、粉酥斑驳了。今与华盛街西毗邻的接官厅古巷依旧保持着原有风韵。 旧城改造拆迁时,居住在华盛街的老人都依恋不舍,常回来看看。如芜湖籍旅德画家萧瀚,原名韩玉华,1945年出生,曾在宝塔根下度过了青少年时光,其父是一位船员。小时候萧瀚常在江边目睹夕阳西下渔歌唱晚,天长日久对他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8岁时立志学画,19岁离开芜湖,旅居德国,后来成为芜湖旅德著名的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德国水墨画美术协会主席和国际彩墨画联盟顾问。 迎江街:民国时期,迎江街叫“洋码头”,东起吉和街,西至江岸路。1945年后更为现名,全长154米,宽3米,水泥路面,出西巷口是1号码头。 李鸿章推行洋务运动,同治十二年(1873年)办起我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业“轮船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定后,芜湖辟为通商口岸,招商局即在芜湖设立分局,局址先在华盛街的一所民房中,后来业务做大,才迁至今港务局所在地。这是芜湖乃至安徽最早的近代航运机构。 招商局码头除了吞吐米粮、食盐、茶叶之外,还大量进口洋货,其中以洋药(即鸦片)为大宗。还有洋火(日本火柴)、洋烟(纸烟),洋油(英美两国煤油)、洋蜡(蜡烛),德美日三国玻璃,洋纱(日本、印度的棉纱)等20余种日用百货无不冠以“洋”字。1号码头是首建码头,进口洋货最早最多,所以有“洋码头”之称,连带迎江街也叫洋码头、华盛街叫“洋街”了。 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设立市政筹备处,订正地名,觉得“洋码头”实在太刺眼,便更名为迎江街。 新芜路:新芜路原名二马路,这条从大花园口直通江边的马路(东起镜湖路,西至江岸路,最初是三段相对独立的小道,即东段为万安路,中段为四明路,西段为龙船巷,1923年始贯通,1949年更为现名。“文革”期间曾改名为兴无路,1977年复名新芜路)其规模与大马路(今天芜湖中山路)相差无几,故称二马路。二马路的修建是为了方便李鸿章家族的商业运营和生活享受。在当时,这路不失为芜湖最时尚的一条马路……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1月,商务局委员,候补道许鼎霖会办芜湖巡警、马路事宜。其时,李鸿章去世仅一年,其子李经方在芜湖购置大批房地产,环镜湖四周拥有园林别墅,寓居着李氏各房眷属。许鼎霖着手马路工程时,自然会维护李氏家族的利益,沿范罗山东麓和镜湖西岸的大马路(即今日的中山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修筑的。后又修建了一条从大花园口直通江边的二马路。 二马路的西端直通利济公司和轮船招商局,这两家水上运输公司均和李经方及其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马路修建的初衷也是为了方便李氏家族的商业运营和生活享受。但囿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二马路修建得非常粗糙,平均宽度不过10米,碎石铺泥沙路面,没有下水道和路灯。即便如此,二马路在当时仍不失为芜湖最时尚的马路之一。 人民电影院:1939年秋,日本人为了兜售其“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思想,同时也为了给侵占芜湖的日寇一个放松宣泄的场所,在万安路(即今天新芜路中段)四明公所斜对面建造起一座电影院,取名“东和”,后又称“东和剧场”。据说建造之初,曾经参考了上海一些知名电影院的构造模式,故建成后立即成为芜湖一座最“洋气”的电影院,场内不仅设备一流,还配备了一台当时极为稀罕的电话,号码是229。东和剧场拥有六百个观众座位,还有一台35毫米辛泼来克斯放映机,这台颇为先进的美式放映机是日寇从芜湖的另一家老字号———光明电影(1928年在今新芜路小戏院址建的光明电影院1937年停业)院掳来的。光明电影院是芜湖的第一家电影院,系广肇米商和南洋烟草公司经理合资经营,电影院曾用这台辛泼来克斯放映机播放了许多国产早期无声影片。1937年芜湖沦陷后,光明电影院的所有器材,包括这台放映机均落入日寇之手。 东和剧场开业后,于当年11月10日专门为日军放映日本片《阎惜娇》。东和剧场的建成很快就引起芜湖民众的仇恨,一周后,即11月17日,我抗日志士利用买票的机会,趁乱投放一枚炸弹,将该院售票房炸毁,此事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日军驻芜宪兵司令部曾严令查处,然经大肆搜查却一无所获,最终不了了之。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和剧场先后改名为芜湖电影放映站、国安电影院;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该剧场即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更名为“人民电影院”。人民电影院在随后近五十年的岁月里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一座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放映大厅能容纳观众1千多人的综合影院,它一直是芜湖人最喜爱的一座电影院,它的软硬件设施在当时都堪称一流,如拥有一座30万大卡制冷量的夏季冷气设备,能独家放映偏光立体电影和具有映前立体声放映系统等。当年第一部国产立体声电影《魔术师的奇遇》在人民电影院上映时,曾经轰动全城,那盛大的场面至今仍不时被人谈起。2004年,人民电影院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 此外,新芜路上还有一座广肇公所,在芜湖历史上曾建的23座会馆中,它与位于接官厅的潮州会馆影响力最大。1912年10月30日,孙中山先生乘船来芜视察,到达芜湖后曾在广肇公所稍事休息,与广东老乡共叙乡谊。1927年3月6日,由程潜、林伯渠率领的北伐军下辖之国民革命军第六军进驻芜湖,当时部队的一部分就驻在广肇会馆。四天后方才离去。1938年,芜湖一等邮局由临江路迁到广肇公所,1949年4月,新生的人民邮电新芜路支局也设于此。广肇会所在1998年时拆除。如今,广肇会所已荡然无存,只有一株当年植于其后院的广玉兰仍在原地枝繁叶茂地生长着。 新芜路上还先后出现过许多新闻机构,如民国时的《青年快报》、《革新周报》、警光通讯社、民风通讯社等都位于此。芜湖市委机关报《芜湖日报》前身《芜湖大众》的社址从1956年开始直到停刊,也一直设于新芜路83号这幢不起眼的小楼内。此外,已经有百年历史,并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奖的赵云生剪刀店也坐落于新芜路上。 宁波会馆:清光绪年间芜湖形成米市时,广、潮、烟、宁四大米帮纷纷在芜湖建造会馆。宣统元年(1909年)宁波米帮在赭山下一五铺始创宁波会馆,后嫌偏僻,于1916年在二马路中段高坡的北面,新建了一座全新的宁波会馆,因宁波古称四明,故新馆又名“四明公所”。二马路也因此在1925年起更名为四明路。 1929年农历十月,蒋介石来芜巡视,乘坐藤靠椅抬轿从中山路经过四明路,在江边太古路码头广场出席各界欢迎大会。因蒋是浙江奉化人,可称四明同乡,蒋氏走后四明路便改为“中正路”。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人民政府将中正路改名为新芜路。 据《芜湖二十三中校志》(未刊稿)记载,民国六年(1917年)米业私立高等小学由驿前铺迁至此处。民国十年(1921年),该校校长崔冥飞兼任芜湖县教育会会长。是年十月十日下午,学校召开“米业高等小学校建校十周年”纪念大会。县知事余咏南、米业会长汤善福、米业公所所长吴松章等参加了大会。会后还在校园立“米业高等小学校建校十周年”柱形纪念石塔一座,可惜今已不存。1936年米业高等小学校停办,改为寺山高等小学校。1937年芜湖沦陷后学校停办,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汪伪政府在原址办寺山小学,进行奴化教育。后又将宁波会馆的一部分屋宇用于存放被击毙日寇的骨灰和牌位。抗战胜利后,学校又先后更名为芜湖县和平镇中心国民学校、中山镇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又先后更名为芜湖市立中山小学、中山中心小学、芜湖市第二中心小学、新芜路第一小学。1973年元月改名为芜湖市第二十三中学,1985年5月1日,校高中部改名为第六高级职业中学,2001年起这里又成为芜湖教育局的办公之地。 如今的新芜路已是广厦林立,绿树掩映,旧时的痕迹已无处可觅。百年老店赵云生剪刀店,其店内的广告招牌也快成文物了。 中山路:1902年,2万两白银的投资,铸就了中山路的前身——大马路。 1912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巡视芜湖,并在大马路上向芜湖市民做了 演讲。 1925年中山先生逝世,芜湖将大马路改名为中山路,作为对伟人的纪念。 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初期中山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道路最宽达10多米,两侧集中布置商业网点。中山路一改因连年战乱而百业凋零的破旧形象,渐成芜湖人气最旺的商业中心。 |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4/2/11 12:36:20 -- 芜湖古今览趣 除了体现临水滨江城市景色写照的地名外, 还有以数字顺序排列的地名如:半亩园,一人巷,二多桥,三圣坊,四栈房,五显殿,六度庵,七根点,八角亭,九连塘,十字街,十三道门,十九道门,二十里,三十里,九十里殿,百骨坟,千坡山,万字里。(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又习惯用一天门,二环路,三山里,四褐山,五里汀,六郞桥,七更点,八里湾,九华山路,十里牌,百龙商城,千坡山,万春圩这些地名来代替前者) 以色彩描述的地名如:赤铸山,橙心寺,黄果山,绿影新村,青山街,兰苑村,紫竹庵,红墙院,赭山路,朱家桥,褐南路,白马山,黑沙湖, 也有用植物代替的地名如:柳春园,桃木渡,梨树园,松园小区,柏胜村,梧桐巷,梅家坦,衫木桥,桂花桥,竹丝港,棠梅村,藕香居,荷花塘,莲塘新村,枣树园,杏花村,西瓜墩,桑枣园,芦花荡, 还有以动物代替的地名如:老虎山,狮子桥,马号街,牛车巷,羊毛埂,鸡毛山,鸭龙桥,鹅卵石街,鹤儿山,鸠江区,鹰都花苑,鹭丝嘴,化鱼山,河魨巷,鳌鱼埂,螃蟹矶, 也有以神话传说中的文化代表的地名有:来龙里,龙王庙,凤凰山,财神庙,仙姑楼,祈雨亭,观音桥,禹王宫,神仙洞,淬剑池, 以天文地理方位的地名有:太阳宫,月牙路,星五里,北斗门,卫星,北坛双星,上长街,中和路,下二街,前曲流,后家巷,里香店,外洋村。 以阴阳五行八卦的地名有:东外街,西内街,中菜市,南正街,北坛正街,金马门,木金山,水鸡塘,火龙岗,土龙山,方家岗,圆亩塘。 以百家姓姓氏排列的地名是: 赵(腰村)钱(桥)、孙(家村)、李(巷)、 周(家里)吴(家花园)郑(屋基)王(家巷)、 冯(屋基)陈(垾底)、诸(家村)卫(星老公窝)、 蒋(家场)、沈(巷)、韩(家巷)、杨(家门)???????。 据史书记载芜湖古代“市鏖鳞次,百物翔集”。“聚舟车之多货殖之富,衣冠文物之盛,殆与州郡垺”这里市井繁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这些地名有比较生动形象描绘出当时的城市面目如:城墙根、大城坊、老浮桥,宣春门、长虹门、弼赋门、来凤门、前署衙门、公署路、接官厅、舘驿巷、道台衙、状元坊、点将台、校场东、小营盘、马饮村,能仁寺,兴国寺,吉祥寺,广济寺,普济寺,铁佛寺,三官殿,定慧庵,法华庵,云水禅林,观音庵,水月祠,雨华林,城隍庙,夫子庙,大成殿,睄佑庙,关帝庙,晏公庙,金真宫,净乐宫,宁渊观,清真寺。南正街、花街、米市街、油坊巷、垅坊路、索面巷、薪市街,笆斗街、仓巷口、米捐局巷、裤子街、鱼市街、兴隆街、花园街、冰冻街、打铜巷、进宝街、新安街、小戏院、张恒春国药,胡开文墨店,三晋源钱庄,宝成银楼,赵云什剪刀,中江书院,儒林书院,徽州码头,太平大路、铁锁巷、井巷、儒林街、积雅楼、贞洁堂、双孝坊、正大巷、双忠庙牌坊、福兴巷、吉祥寺、如意里、平安里、德仁里、祥风里、和平巷、仁寿里、惇良里、集益里、利济巷、美仁里、平康里、藕香居、烟雨墩。 19世纪后半页至民国初年芜湖对外开埠时城市面貌的机构和地名:芜湖商埠巡警局,万安救火会、天主教堂,圣雅阁教堂,基督教堂,修道院,芜湖书信舘,有线电报局,芜湖盐茶牙厘总局,英国领事舘,太古码头,协和码头,亚细亚火油公司,英美烟草公司,立生祥小火轮公司,日本会舘,泰长轮船公司,益新米面公司,福记恒机器公司,通商租界,怡和洋行(英),旗昌洋行(美),亨宝洋行(德),明远电灯公司,裕皖官钱局,大清银行芜湖分行,农民银行芜湖分行,中央银行芜湖分行,《安徽民报》,《皖江日报》,《民生日报》,罪犯习艺所,模范监狱,美浮煤油公司,省立甲种商校,萃文中学堂,芜湖女子师范学堂,内思工科学校,省立第二甲种农校,省立五中,广益学堂,皖江中学,西医弋矶山医院,育婴堂,潮汕会舘,米捐局巷,同庆楼,马义兴,耿福兴,四季春,小悦鲜,鼎泰酱园,顺兴熙,王昌大酱园,金隆兴,蓝义兴,大马路,二街,双葫芦锉刀,恒生铁工厂,大昌洋火工厂,裕中纱厂,耀华玻璃厂,华福日化工场,国货路、峏山杨巷。 更有一些妙趣横生的搞笑地名诸如:西瓜墩,长坟滩,高长街,低下村,箱子拐,裤子街,外香店,复本巷,冰冻房,火药房,卡子街,湾沟,港埂,斗子村,大苑子,卞家盆,箩渡,寒塘沿,黄泥滩,碾屋里,城墩堪,转塘,象形地,上海湾,毛营大塘,三(埠)不管,汤垾老队,叼垾底,桥土当子,磨盘,耳朵村,班毛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