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m.jrlm81.com/bbs/index.asp) -- 原创园地 (http://jm.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22) ---- [原创]战神的故事之十三 (http://jm.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id=199140) |
-- 作者:燕怛 -- 发布时间:2014/5/9 14:20:26 -- [原创]战神的故事之十三 十三、东征福建 黄陂之战结束,红军亟需休整,但此时主力目标已经暴露,如何面对围上来的中央军八人整师?毛泽东给出的答案是以静制动!把主力转到君埠以东君岭脑山区休整,毛泽东后来所说:“此时所有向西向南之敌军主力,皆转旗向东,集中视线于黄陂,猛力并进,找我作战,取密集的大包围姿势接近了我军。”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寻机各个击破,以不动制动,静观国军运动中出现的薄弱环节,斩其一指,迫使五指收回。 蒋委员长在莲塘、良村两战失利后,知道红军主力已由兴国西北地区东进,并且估计可能北出临川,骚扰国军后方军资供应基地,何应钦电令其第1、第2路进击军和第1军团掉头向东,协同由广昌西进的第10师,企图将红军主力围歼于宁都以北地区,并接近了红军集中地――君埠东的东君岭。 按整个战局步骤,红军要想欲摆脱8个精锐师三面包围,只要有华山一条道,那就是全力兵出东北方向,趁“围剿”国军尚有空隙可钻之时,跳到外线,在国军兵力虚弱的北部后方插上一刀,寻找有利战机,寻机歼灭敌有生力量。 面对地图上明摆着的态势,毛泽东不想落入蒋委员长的套子,因为一般人能看得懂的战略战术,想必蒋委员长和他一大帮外国高参们也早就想到了,心中有数,早就囤兵于此,铜墙铁壁,以逸待劳,就等着你穿插过来。就算红军指战员高度觉悟和奋不顾身精神,跳出外线,只能是从一个包围圈进入另一个包围圈,免不了被追赶的疲于奔命之态势,而这种作战牺牲太大,部队得不到补充,会消耗完毕的。原地继续休整肯定不行,敌人三面合围,已经包抄上来,哪里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呢?毛泽东紧锁眉头,站在地图前苦苦思索。突然毛泽东眼前一亮,心中一横: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安全最安全!重重地在桌子上一击,抒了一口气,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回师兴国!” 从中央派来的三人团不解,睁大眼睛望着毛泽东,毛泽东不得不向这些钦差大员解释:全军原路回到战前出发地,只要出敌不意,全般皆活! 为掩护主力行动,毛泽东、朱德命令红十二军(欠第三十五师)向乐安方向佯动,沿途大张旗鼓,扬言要拿下国军重要部补给基地临川。 坐镇南昌的蒋委员长不知哪根神经拔动了,不管部下怎么劝说,就是不听,一意孤行,认定这就是穷途末路的红军主力,作困兽犹斗,在孤注一掷地逃跑,遂急电卫立煌的第10师从黄陂速到抚州南边崇仁,返回临川,阻击红军北上;又令赵观涛的第6师、罗卓英的第11师、陈诚的第一路军由黄陂向北追击,使国军第1、第2路进击军等部形成合击。 红十二军趁机向北进军,专走险路山路,紧紧牵制着敌军主力,向北转了半个月山路,弄得国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到8月底,蒋委员长才知道又中了毛泽东的调虎离山之计,急令主力再回兴国。这时候,红军一、三军团主力偃旗息鼓,悄然无声地从国军嫡系蒋鼎文第9师、蔡廷锴的19路军、韩德勤52师、与陈诚、罗卓英军之间一个二十华里间隙的大山中偷越了回去,由东面回到西面兴国枫边、白石、城冈地区休整待机,养精蓄锐了近半个月,得知军又从北边乐安回师兴国,毛泽东、朱德率主力再向西转移到赣县、泰和、万安之间的山区,隐蔽集中,使国民党主力回到兴国又扑了空。 这次国军在蒋委员长严令之下,吸取教训,紧密配合,“精诚团结,”部队之间的间隙几乎无法让一个排以上的人员通过,所有部队呈队形密集部防,不再给红军任何机会逃走。红军若再想重施故伎东向偷渡已不可能。 国军占尽优势,兵强马壮,后勤物资丰富,这是客观现实,国军人多,一个师一般配有二到三个旅,一旅有二到三个团,一个团人数最少在2000左右,而红军一个只有700到800人左右;双方装备也不在一个档次,共军几乎没有像样的重武器,而国军接受的德式全套装备,仅重机枪就配备到排一级,共军只有营级才有一挺。但这些客观上存在的优势并不能转化为战争的胜利,装备优势的国军在赣南、闽西一带行动不便,拥有机械化车辆和骑兵,机动性强反而不如光着脚板的共军,这一带全是山峦,层屋叠叠,密林遍布,国军来回奔波已达两月之久,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又受到苏区地方武装袭扰、坚壁清野的困苦,后勤补给不时中断,士气下降,官兵多有怨言。 公正说,国军累,共军也累,虽然三战三捷,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恢复了一点体力,但打的是杂牌军,“软柿子”可欺,真正遇到了“硬核桃,”心里就没能有底了,核桃太硬,咬不动,会咯掉牙齿的。 最后时刻到了!大战将临,毛泽东也不想再与国军兜圈子,准备决定了。恰在这个时候:广东粤军与广西桂军在汪精卫的牵线之下,联手通电反蒋,双方的联军趁蒋介石中央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正向湖南衡阳进兵,等于在蒋介石的后背捅进了一刀! 国军内斗,都是正牌国军,都有番号,却恨不得你吃了我,我消灭掉你,其惨烈程度绝对超过国共争斗,而且规模要大多了,双方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摆开战场,杀得天昏地暗。两广一直与南京政府离心离德,貌合神离,早在8月中旬,不甘被蒋驱逐出政府的汪精卫策动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广东事变”,粤、桂两军在广州召开一次“非常会议”,通电反对南京政府,以陈济棠为统帅开始“新北伐。” 9月初,两广大军长驱直入,深入湖南境内二百余里,湖南军阀何键望风而降,国民政府在中南地区大势立变,摇摇欲坠。 “娘稀匹!”蒋委员长恨恨地骂了一句,这个汪精卫真不是东西!胆敢抄老子的后路!面对中南骤弯,不能不冷静下来,权衡一下,是消灭国民党内派别政敌重要还是剿共重要?朱毛红军只有三万余人,僻偶江西、福建交界的穷乡僻壤,无法立即对南京政府构成威胁,甚至连南昌、长沙都岿然不动,但两广占领湖南,何健叛变,勾结在一起,再加上汪精卫从中串连,粤桂湘联为一体?就能直指湖北,然后顺江而下,染指江浙,他们玩的“北伐”可以直捣南京,形势如果那么发展,蒋某人的统治就真成问题了!蒋委员长在二者之间作了比较,觉得汪精卫、李宗仁、陈济棠等人威胁隐患更为严重,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对付这群党国叛徒。蒋介石大惊之下,急令国军陆续撤出江西战场,准备转入两广平叛,事实上提前结束了“围剿”,实行总退却,令何应钦急赴湘粤战线,调谭道源等三个师转移湘粤战场,并令江西苏区周围的其余国军就地转入守势。 困境中的红军发现敌人突然停步不前,原地困守了,在弄清原委之后,红军逢此战机,怎会错过?9月6日晚,毛泽东、朱德当即决定首先抓住兴国地区北撤之敌一部歼灭之,遂令红三军、独立第五师迅速抢占老营盘,断敌退路;彭德怀红三军团、林彪红四军(并指挥第三十五师)、红三十五军进攻高兴圩及其南北之敌;红七军牵制兴国之敌。 现在打的是顺风仗,属于截杀撤退中的国军后卫部队,毛泽东满心势在必得。 中央苏局分局书记周恩来从来到苏区就在考虑,如何完成党中央交待的任务,要求中央红军攻打南昌,由于初来乍到,主动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坚决反对:红军要想发展强大,绝不能贸然去攻打大城市!周恩来致电临时中央,陈述毛泽东的意见,临时中央回电,原议不变,攻打城市不能动摇,并提出:如果不能打下南昌,必须在赣州、吉安、和抚州三个城市之间选择一个攻打。周恩来有了临时中央的尚方宝剑,理直气壮起来,召开中央局会议,讨论攻打哪个城市,最后确定赣州当选,因为比较而言,赣州最弱,没想到毛泽东还是不妥协地反对,毛泽东依然强烈反对:“真正要打赣州只能把四周的农村群众发动起来,游击战争普遍开展起来,赣州城的砖就会一块一块搬掉,最后进入赣州。现在何必着急。” 谁也没有想到,彭德怀跳出来主张打赣州,劲头很足,热情很高,夸下海口:二十天打下赣州。毛泽东无语,无可奈何地摇头:老彭如此意气用事,不知天高地厚,这是拿红军将士生命当儿戏!赣州之战果如毛泽东预料的那样,历时三十三天,以红军惨败而告终,将士伤亡3000余人,仅团以上军官就阵亡了10名。红一师师长侯中英被俘后牺牲,如果不是五军团的及时接应,红三军团险些遭到敌人全歼。 赣州之战,暴露了彭大将军一生四大弱点:一是虑事不周,导致处处被动,无论是解放战争的瑜林之战,还是朝鲜战争,一再犯同样的错误;二是全凭血气之勇,意气用事,孤注一掷,不讲究战略战术,久攻不下,一味蛮干,缺乏机变,而抗日时期的关家脑之战,便是明显的例子;三是僵硬执行上级指示,而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勇气,相比而言,林彪多次违反军令,以求胜利,对敢于违反军令的下级也格外欣赏,如提拔钟伟为纵队司令;四是没有围点打援的眼光,当国军来援,完全可以调集部队将其吃掉,纵观一生,几乎找不到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而同一时期,红25军的徐海东领已经运用得非常娴熟。 1932年春天,赣州战败的彭德怀其指挥能力受到新成立的中革军委怀疑,对比于林彪,却涂抹了一层略带神秘的光环,从诸多红军将领中脱颖而出,成为赣闽苏区红军三根支柱中最粗一根的掌门人。毛泽东处境却多少有些尴尬:去年11月,自从周恩来来到中央局,毛泽东的代理书记自动被免职;随后召红一方面军总部被撤销,毛泽东的一方面军总政委和前委书记的职务实际上也被自动撤销了。 在新成立的中革军委中,毛泽东仅被挂了个委员的牌子。赣州战役失利后,周恩来承担了失败责任,在黎川三都把三支主力部队进行了混编,林彪升为第一军团军团长,从上海中央军委来的聂荣臻为第一军团政委,陈奇涵为军团参谋长,原四军党代表罗荣桓为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十五军调入红一军团,林军长升任军团长,政委是聂荣臻。林彪的一军团撤销了第三军和第四军番号,直辖第七、九、十、十一共四个师。第三军军长徐彦刚调任一军团参谋长,第四军政委罗瑞卿调到军团任保卫局长。三军团也整编为四、五、六三个师,这个编制好奇怪:排名第三的军团所辖师的排名竟然在排名第一的军团前面,那一、二、三师又在那里呢? 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相机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或较大城市;以红一、红五军团组成中路军,以红三军团、红十六军等组成西路军,分别作战,配合北进;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分随中路军北上。毛泽东曾在会议上力主红军向东发展,那里是国民政府眼里的穷乡僻壤,驻军薄弱,但被斥责为“上山主义”,朱德后来曾赋诗感慨说:“不听仙人指,寻求武夷巅。越过仙霞岭,早登天台山。赣闽成一片,直到杭州湾。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朱德在注释中说明:“这首诗第一句以下各句,都是毛主席当时的指示精神……但这一正确主张,未被采纳。” 当时福建国军力量薄弱,除驻有张贞的第49师外,都是些地方保安部队,新整编的闽西红十二军占领上杭、武平两县,守城地方部队被击溃后退往广东。经营福建,正逢其时,为什么非要红军往国军重兵包围圈里钻呢? 按预定进军路线,林彪沿赣江东岸北上,与赣江西岸的彭德怀并驾齐驱,直逼南昌。行前,毛泽东特地找周恩来,要求随第一军团行动,周恩来想了想,还是同意了,有毛泽东在军中,林彪就更有底气了,绝对相信跟着毛泽东,不会打败仗。毛泽东的意思可以通过林彪之口表达出来,林彪在拥戴毛泽东上,比谁朝阳对决;与林彪搭班子的政委聂荣臻虽说来自中央,曾当过黄埔教官,跟周恩来关系密切,但初到苏区军界,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何况林彪在红一军团说一不二,部下早就习惯了他那一套作风,说话怎比得上林彪?所以红一军团基本在毛泽东指挥下运作。走到半路,毛泽东出了个主意:其时正逢粤军出击赣闽剿共,毛泽东建议来个围魏救赵之计,瓦解粤军行动,出击闽西,那里是粤军的地盘,既能为红军筹饷扩军,又能解赣闽之危。 林彪心照不宣,照本宣科,3月21日,林彪以林、聂名义向中革军委电告:“行动问题,我们完全同意毛主席意见。日前粤方开始派兵入闽赣讨赤情形下,应采毛主席意见。”其实,林彪根本就没等中革军委的回令,电报发出,先斩后奏,已率红一军团进抵闽西长汀。 周恩来接到电报,不知何故,迟疑了多天,直到3月27日,才召集苏区中央局会议讨论这个前线将领出动即拐弯的急电,这帮书生煞有其事,整整讨论了两天,才算决议同意:将中路军改称东路军,并同意由毛泽东以中央政府主席身分随东路军攻打闽西的龙岩。 周恩来默认毛泽东在军内的存在,或者说是无奈支持,毕竟中央领导人当中,会打仗的不多,有全局观更是麟角凤毛,从苏联回来的那帮“百分之百”除了念书,喊口号外,打仗一塌胡涂,现在还要依靠毛泽东。谁知毛泽东得寸进尺,在长汀了解福建境内情况之后,直接从前线来电,要求攻打漳州,而且以毛泽东署名:长途远师出征漳州? 周恩来接电后,刻不容缓,立刻从瑞金赶到了长汀,4月1日召开会议,听取毛泽东的看法。毛泽东在会上侃侃而谈:“红军进攻漳州的任务是消灭张贞师,收缴军事物资,帮助当地开展游击战争。任务完成后,就回师苏区,并不是长期占领漳州。” 会上,总指挥林彪紧跟毛泽东,政委聂荣臻表态支持毛泽东,再加上中共福建省委极力促成红军深入闽南,提供漳州地区情况的报告。看到红一军团众志成城,军队地方一心要打漳州,周恩来在无奈之中,批准先拿下龙岩,然后远征漳州的战役计划。批准由红一军团与红五军团组成的红军东路军,林彪任总指挥,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毛泽东随军行动。 |
-- 作者:坐看云起 -- 发布时间:2014/5/9 15:10:11 -- 欣赏了,顶起来。 |
-- 作者:余新鸣 -- 发布时间:2014/5/9 20:06:21 -- 学习了,顶一个! |
-- 作者:杨迎春风 -- 发布时间:2014/5/9 21:23:04 -- 好文章,深赞! |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14/5/9 21:52:53 -- 欣赏了,顶起来,谢谢楼主。 |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4/5/13 11:11:02 -- 顶 |
-- 作者:南炮剑客 -- 发布时间:2014/5/13 11:36:17 -- 好文章 赞一个 |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4/5/13 17:47:49 -- 拜读拜读,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