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m.jrlm81.com/bbs/index.asp) -- 原创园地 (http://jm.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22) ---- 漫话故乡锣鼓队 (http://jm.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id=184436) |
-- 作者:75中山虎 -- 发布时间:2013/11/29 23:09:02 -- 漫话故乡锣鼓队 漫话故乡锣鼓队
文/中山虎
故乡的锣鼓队可有名气啦!闻名于当地十里八乡,乃至于全县都具有非同凡响的声望。据说曾经震撼过礼泉县城,可算是乡村一个出类拔萃,响噹噹的锣鼓队吆! 锣鼓,农村人叫它“家伙”,可能是有大伙一起热闹的寓意吧!且说鼓,鼓有皮鼓、铜鼓、木鼓、它起源于古老的战争,运用于军事场面的兵器,所以人们常有战鼓之说。后来流行于民间,人们搞个什么祭祀活动时,用于祭神,祭庙,祭祖,必击鼓为庆。于是,逐渐演化成一种打乐器,如今成为传统的鼓文化了。 鼓和锣相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音响震撼风格。传统的配置有鼓、锣、铙、钹四件乐器,一个锣鼓队一般配置大鼓两付、大锣一付、小锣两付、钹两付,铙有四付、八付,甚或几十付,形成军列式的队形。现在人数扩大多有四、五十人之多,加大了鼓和铙的比例,使音响更加突出了。演奏方法以鼓为指挥,铙主奏,锣和钹分成两个配声,交替共鸣对奏,音响如天地雷动一般,使人感受到古时征战的威风特点。现在的鼓乐队呈现多种色彩,洪亮而不单调,刚劲而含有柔美,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 据老人讲,我们村锣鼓队解放初参加过欢送志愿兵,各乡镇的锣鼓队都涌入一个古老的小县城。当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县政府还组织各乡镇锣鼓队展开了大竞赛活动。比赛结果唯独我们村锣鼓队赢得大胜,夺取了竞赛的冠军。 锣鼓有不同的经谱,曲牌各不一样。既独立成章,又联缀成套。演奏多从擂鼓开始,起伏相间,张弛结合,但又不离气势雄伟的主旋律,给人一种刀光剑影,兵刃相交的征战意境。 我们村那次组织了一个约有五、六十人的锣鼓队,具有两付大鼓、三十多付铜铙、两付大小铜锣,还有两付铜钹(泊)。个个队员都装束得很像古代士卒打扮。表演起来,庞大的队伍,威武的场面,浩使一支征战的军队一般样。 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其它乡镇敲打的鼓经叫“风搅雪”,咚咚!咚!冾冾!冾!如同像下饺子的声音节奏,打击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乱了阵脚,就败下阵去被淘汰了。而我们村的锣鼓队却敲的是文武鼓经,“噹格!噹格!噹!咚咚!咚!冾咚!冾!咚咚!冾冾!……,锣鼓队个个队员越敲越猛,不乱阵脚,一会儿摆开一个战阵,接着又变换一个花样,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又后退,左右开合;一会儿像风卷残云,一会儿像雨打枯叶;一会儿变换队形,分合有序,时而变成个八卦阵,阴阳双合,其场面实为威风惊人。队员们个个精神奋发,舞姿雄威,展现于县城的广场上。锣鼓队还在大街上表演,鼓点指挥铙声相互紧密配合,个个队员表演出种种舞姿身段,鼓手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鼓锣手像上了战场一样,变成了刀枪剑影的阵势,表演成员个个就像将尉、士卒威武雄壮,杀气腾腾,舞技成了武威。又巧妙自如地运用了鼓花、锣花、铙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带装饰,演奏的整个场面又显得五彩缤纷,给予观众以悦目舒畅之感,着实是一个感人的场面。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我们村有两个铙钹手,当地人叫“磨铰子”。一个是我们村北堡子魏海亮,他时年正当五十壮年,体健力强,八蹲个头,行动利落快活。但他其貌不很洋货,活像个孙悟空的模样。所以人常叫他“丑皮子”的外号。一个是常家村常某某,年逾六十花甲,一米八左右个头,高瘦身形;他口里长着两颗较长的虎牙,见笑必然外露,所以人叫他“狗牙”老汉外号。他们两个配合在一起,一高一低,一胖一瘦。他们俩精神抖擞,手舞钹子动作配合密切,舞姿独特优美。磨铰子的式样变化翻新,一会儿大镲高翻、一会儿胸前空翻;时而还来个单翻、双翻;时而又来个斜叉、正叉等花样动作。他们两个“磨铰子”的优美舞技特别精彩,鼓舞人心。惹得围观群众不时的发出共鸣吼叫,一阵阵叫好声不绝于耳,观众们看的似乎都着迷了的样子。围观的人群涌来挤去,愈来愈多,里三层外三层,简直拥挤的水泄不通。可是人们总想争相观赏他们俩一眼,拭目一饱眼福。就这样我们云里坊村两个磨铰子手,轰动了整个全礼泉县城。所以那次欢送志愿兵活动,我们村增添了无限的热闹。 我们云里坊的锣鼓队与各乡镇锣鼓队,经过了全场竞赛,不管是联合对阵,还是单个对阵,结果一个个都败下阵来,灰溜溜的被淘汰离场而去。竞赛结束后,县政府官员对云里坊锣鼓队不仅大赞特赞一番,而且还专门指派人员,负责对我们村锣鼓队全体成员,带进饭馆大餐招待了一顿。从此,云里坊锣鼓队名扬全县了。 可是,我们村那次所欢送的几名志愿军,后来他们踊跃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中常家村的常某某光荣牺牲在援朝战场上。战争结束后,政府为了表彰烈士的英雄事迹。在我们村举行了秦腔大戏,连续演唱了几天几夜。宣扬烈士为了保家卫国,赴朝参战英勇作战,冲锋陷阵。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进行了顽强而殊死的战斗精神。然而,我们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朝鲜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不知多少年轻的生命,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抛洒在那片土地上,至今,他们的英灵依旧长存于异国他乡。 其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礼泉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魏光祖老人逝世了。县里的老干部大部分都是他曾经的学生,便提议将老校长安葬于自己故乡。县上有的老干部对云里坊当年的锣鼓队,依然记忆犹新。便有人特别提议,要求云里坊群众用锣鼓将故人迎回久别的家乡。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县政府文化局出资为云里坊重新购置了一批锣鼓家伙。亲不亲故乡人。于是故乡群众将曾为礼泉教育事业作出一生奉献的魏光祖老先生的灵柩,从二十五华里外的县城迎回了故乡,安葬于本村的公墓里了。从此,云里坊的锣鼓队又振兴起来了。 2013年11月29日写于咸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29 23:10:51编辑过]
|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13/11/30 7:16:13 -- 乡土文化,国之瑰宝。谢谢老兄的好文章,请老兄在节庆时,拍点锣鼓队活动的照片。 |
-- 作者:绿洲 -- 发布时间:2013/11/30 9:07:51 -- 乡土文化,应该传承。 |
-- 作者:杨迎春风 -- 发布时间:2013/11/30 9:10:55 -- 威风锣鼓,震撼礼泉! 描写敲锣打鼓的场面很生动,使我们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我们要为这支锣鼓队的惊彩表演拍手叫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30 9:17:05编辑过]
|
-- 作者:坐看云起 -- 发布时间:2013/11/30 13:58:02 -- 细数乡间瑰宝,弘扬传统文化。 --好文章--顶起来。 |
-- 作者:75中山虎 -- 发布时间:2013/11/30 17:22:36 -- 谢谢老弟们的鼓励啊! |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3/11/30 23:31:01 -- 仿佛听到震撼的鼓点! |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3/12/1 12:05:53 -- 以下是引用杨迎春风在2013-11-30 9:10:55的发言:
威风锣鼓,震撼礼泉! 描写敲锣打鼓的场面很生动,使我们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我们要为这支锣鼓队的惊彩表演拍手叫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30 9:17:05编辑过] 楼主老兄观察事物细致,文笔流畅,提材朴实,是一位高产作家。盛赞! |
-- 作者:单争鸣 -- 发布时间:2013/12/2 17:11:13 -- 看中山虎老哥的文章总能让你有身如其境之感,铿锵的锣鼓威风八面,火暴的场面让人赞叹,家乡的风土民情鼓乐文化在兄长的笔下神灵活现,写的好赞 |
-- 作者:大河 -- 发布时间:2013/12/3 10:35:33 -- 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