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m.jrlm81.com/bbs/index.asp)
--  人在旅途  (http://jm.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101)
----  古风古韵龙文化 赵县范庄龙牌会(之六)  (http://jm.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101&id=60951)

--  作者:坐看云起
--  发布时间:2010/8/22 20:36:19
--  古风古韵龙文化 赵县范庄龙牌会(之六)

古风古韵龙文化 赵县范庄龙牌会(之六) 

在这里,云起要纠正一下前面第7张照片说明词中的错误:"会首下跪"那句中,会首这个词是错的.那两个老年妇女只是负责祭祀的,并不是会首.

云起只是在2008年去看过一次,缺乏深入的研究.今天,从网上查了点资料,附在后边,供大家参考.

 

龙牌会完全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自觉传承的祭典。他们祭祀远古曾在这片土地上造福于民的勾龙,并将这
一传说中的祖先人物与中华民族的象征物——龙无意识地结合在一起,树立起一块龙牌,以十分崇敬的心情信仰着
它。

    在叶涛1998年的《走进“龙牌会”》中就记叙了这样几件事:当家人李争气原本家里会上的事都由他娘出面;
在龙牌行进过程中,有的老年妇女就在道路两边向龙牌跪拜,表现出十分虔诚的神态;捐款的人将钱递给在龙牌前
侍奉的中老年妇女,再由她们把钱晃一晃,放进功德箱里;49岁的主持祭灶的妇女;两拨中年妇女在毛主席像前跪
拜上香后,高唱起“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

    这些记叙引起了我留心当地的妇女民俗的兴趣。可以说,作为妇女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妇女风俗,对于了
解民间信仰中女性生存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妇女也是龙牌会上重要的参与者,其组织机构中专列出一个负责安排
妇女的妇女班。同时,范庄妇女在龙牌会各个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又反映出民间信仰活动中男女性别角
色的差异性。

    组织情况:

    目前范庄共有18家会头,当家人是武珠海。要当会头只需提出愿意侍候龙牌,经过大家开会同意,就可加入,
想退会也须经过开会。会头可以家传世袭,一人是,全家都是。每年轮流次序由抓号产生,正月初六开筹备会,决
定今年龙牌会的规模、形式、程序。村民都会来帮忙,自愿帮忙的人称为“帮会”,本村人外村人都有,当家的是
会头中的“头”,拍板决策,武珠海75岁了,当了21年。他提到以前用过的三个旧龙牌,随着龙牌会从屋里、院里,
发展到村委会西边的街上,再到五年前搬到广场上,龙牌会换了新的龙牌,请来各项“玩艺”(八、九年前),开
始在龙牌及神像前唱经。1

    可以说,龙牌会是越办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会期在加长,参与者范围也在扩大。它维系着范庄人的精神和
心灵,体现出很强的凝聚力与号召力。

    龙牌会设立了筹委会,有三名会长,一名会计,一名现金管理者,17名会头成员。其组织机构分为八个班:十
好、文宣、戏班、伙房、龙棚、外事、烟火、妇女。2

    妇女班由18家会头推举出六位老年妇女负责。3 她们信仰笃诚,热心于此,自发分工,互相协调,在四天过会
期间上香、上供、唱经、照管龙棚等活动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祭祀状况:

    龙牌平时供奉在会头家中,二月初一要从会头家迎到广场龙棚里接受人们的祭拜。1999年的龙牌供奉在邢同斌
家坐北朝南的堂屋里。这第四块龙牌宽两米有余,高达两米半,金色雕刻,纹理细致,中间蓝底金字竖写“天地三
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足见龙牌所祭之龙神是主宰天地三界十方的神灵,地位崇高。4

    紧挨着龙牌摆放的供品是水果,三梨三桔三苹果。次之是左一金斗,右一银斗,箔制而成,斗上插有塑料花。
再次一排五只碗,装满小米,插着鹿驮花状的卷子。再往前一排五只碟,各盛三块饼干,左边是装香火钱的红漆木
箱,右边有一碗清茶,旁边是装白蛾的盒子,里面有纸元宝、梨片。最前端是一只大香斗。地上还有一只小香炉,
插着长香,可以燃烧三个小时。

    摆放供品的刘胜改(女),时年55岁。据她讲,供品是敬奉“老人家”的,范庄人将龙牌敬称为“龙牌爷”、
“老人家”,因此供有清茶、金斗、银斗表示敬意,供品数目一般是三、五,忌讳四、六等双数。会头的妻子讲每
月的初一和十五龙牌前不能断香火,燃完一束就要及时更换,平日也由她来侍候。在龙牌会期间则由会头们轮流值
班保证龙牌的香火。

    请龙前一天下午,十来岁的女孩子排成八行四列的方块队,由几位大娘带领,涂着红红的小脸蛋,穿着深深浅
浅的红衣服,头上扎着五彩的绸子,眉间点着胭脂点,抖动着手里的红绸子,认真地扭着秧歌,一路表演着,来到
会头家的龙牌前“上供”。几位大娘上香祭拜,吟唱大段经文。女孩子的表演引来摩肩接踵的观者,拥挤在院子里。

    范庄人世世代代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接收着古老信仰的熏染,又自发地将其传承下去。

    用具:

    二月初二将龙牌从会头家移往龙棚称为“请龙”。请龙有一些特殊的用具:轿、伞、扇、花、灯、旗。

    轿是用来抬龙牌的。四周围着黄色布幔,顶部由妇女们扎着小灯笼、小花球、花束等装饰品,四柱拴在平车上,
龙牌放入后扎好红绸,盖上轿顶,一路由青壮男子扛着。

    伞有一柄,类似华盖,用缀有丝绦的黄色绸子扎成两层,引领着龙牌队伍。

    扇有两柄,由人手持交叉而行。扇面前后分别贴有剪纸一龙一凤,取龙凤呈祥之意。

    花有六对,灯有六对,莲花图样居多。

    旗子有大小二十余面,上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无阿弥陀佛”等字样。

    伞、扇、花、灯都由妇女手持,并且都是帮会李月珍、任香玲、武增会(男)在会前两三天带着几个自愿帮忙
的妇女动手制作的。这些心灵手巧的妇女用她们精心扎成的手工制品装扮着请龙队伍,也美化了生活。

    这些用具引领生命升天的意味极为浓厚。其中,被范庄人称为“伞”的即是起着华盖上通青天的作用。扇上的
龙凤图案,不能不使人联想到龙凤导引人升天的意象。这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就已有展示。花与灯都是红红绿绿的彩
纸剪制扎成,今年用过就烧掉了。莲花有着相当浓厚的佛教意义,作为上天神灵的菩萨往往脚踏莲花或者端坐于莲
台之上。莲花形状的花与灯照耀着通向上苍神界的道路。

    作为普通的民众,今日要看到的不止这些浩繁多样的用具,还有接下来要讲到的请龙队伍。这整体的观感,既
像是古时一位威风八面的高官出行,摆足了排场,更极像是为一个寿终正寝的尊者出殡,事死如事生,期待着死者
的灵魂可以凭借着这样的用具与仪式圆满回归,达到在天地之间的永生。

    请龙:

    请龙仪式隆重热闹,队伍浩浩荡荡,再加上民间花会的表演,要用近两个小时,通常到11点龙牌才能正式请入
龙棚。

    早上七点多,会头家就挤满了人。搬动龙牌前,花会都有娱神表演,许多老年妇女上香、焚黄纸、跪拜、唱经。

    请龙队伍为筒炮、令旗、民间花会、龙牌队伍。龙牌队伍的最前端是五人表演队。高兴全5 肩挑自制的龙担扭
秧歌,其余四名妇女手舞绢帕,变幻着位置,进行配合。2000年时,由于高兴全的年纪太大,已由另外三名妇女各
挑一副龙担进行表演。

    跟着左右各有两面三角形黄色大旗,一面写“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各跟两面大
龙旗,黄色底子,绘有蓝黑颜色的龙;另有两面红色中等形状的龙旗。再跟有两面黄色旗子,一面写“赵县范庄龙
牌会”,一面竖写“赵县范庄阖会”,横写“皇天大醮”。其后若干小旗,有红色长方形状的,写有“艺苑群芳”、
“友谊传情”,表示龙牌会请来了附近乡里的花会表演;有红黄两色的三角形状的,写有“如影随形”、“众善奉
行”、“诸恶莫作”等;还有零散的旗子写着“赵县范庄龙牌会”。

    大旗走在轿的前面,有两面跟在轿的两侧,其余走在轿的后面。大旗后有一柄伞、两柄扇、两对花、一对灯。
另有花、灯各一对走在轿的两侧前端,轿的两侧后端跟有一对花。

    随后有十几个妇女手端供品,有水果、纸元宝、清茶、鹿驮花状的卷子、饼干、香斗、装白蛾的盒子等等。她
们在行进中有时不免与手持花、灯的妇女混杂在一起,但始终面向龙牌,倒退着走,表示着敬意。只有装香火钱的
红漆木箱子由会头儿子捧着正面走。

    会头家的妇女手扶庙前的横杠,两三人一排,面向龙牌倒着走。每当队伍停下“落轿”声起,她们便都双手合
十,跪下磕头再起身,以示虔诚。

    轿的后面,即队伍的最末是小女孩的秧歌队,几位大娘敲鼓打镲指挥着。

    民间花会边走边演,从邢家到龙棚两千多米的路要走两个小时。村民们围着队伍,拥挤在街道两边,有的甚至
站在房顶上,观看一年一度的龙牌盛会在喧天锣鼓声中拉开了序幕。

    龙棚:

    龙棚早在5 点就开始挂神像,龙牌于11点请入龙棚内,香客们从藁城、晋县、束鹿、宁晋、元氏、高邑等地纷
纷涌来。

    龙棚用杉木与棚布搭成,占地约两亩,棚外四周贴有标语,摆放各种宣传板。北边是谜语、谚语、歇后语、名
人名言、征联、报母恩谣;东边介绍龙牌会来由,公布捐款捐物者名单以及龙牌会筹委会名单。西边是接受香客油
钱处。

    龙棚坐北朝南,棚口上插八面长方形旗子,三黄二红二绿二粉,颜色互相间隔,并挂着一条横幅,其上右侧竖
写“龙威惊天地”,左侧竖写“圣灵镇乾坤”,乃是一副对子;从右至左横写两行字“世代威名镇四方龙牌盛会传
千古”。棚口贴有对联“三皇五帝华夏文明传万代九龙云合神州昌盛继千秋”。西侧棚口摆有一个水缸,龙棚内拐
角也有,大人小孩经过这里都会一边念着“搅搅缸,不生疮,搅搅瓮,不得病”,一边用力连续不断地搅,使缸中
的水发出汩汩的声响来。

    一进龙棚,棚顶上拉有横幅,从右至左写着“醮会兴盛垂万古佛祖威灵广无边”,“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佛祖照宇宙恩赐万民安”,“佛法普照万物更新诚心向善大开福门”。并且交叉拉着挂满方形旗子的绳子,间隔
着“”的符号,写着“人法道、地法道、天法道、道法自然”与“一步一乾坤步步高三层三世界层层上”。画符号
的旗子写着“修身养性为人养子是防年终”,“善男信女德由心积功由心建”,“忠孝节义忠孝岳飞孟姜哭城”,
“忠孝之人一到阴间终到灵山”,“开花结果善恶到头终有报,迟早不论哪一年”……等字样,每一句前半句是主
题,后半句加以解释。虽然有些字句十分简朴,因其都是出于村民之手,反而显得质朴醇厚。

    神像:

    龙棚内层层进进,挂满了神像,共计142 幅,加上棚外的共152 幅。龙牌居中,其后从左至右挂着西山老祖、
孔子、佛祖、太上老君、弥勒佛。这样的安排是由于龙牌爷在范庄举行盛会,邀请各路神仙都来参加。龙牌是诸神
中出现最早的,但修行没有佛祖高。所以,五幅神像中佛祖排在中央,他讲究“空”,提出了“极乐世界”;太上
老君是道教修行最高的,讲究“无”,但只提出了“终南山”,仍然是俗世的事物;圣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讲
究“仁义礼智信”,教人知耻;弥勒佛是佛祖的接班人,修行仅次于佛祖;西山老祖是佛祖弟子中最有道行的,可
以传承衣钵,但晚一辈排在最左边。6

    龙棚中还挂有毛泽东像。老乡家中也有,调查中我见到一幅像旁还有对联“千秋业绩照日月一代风流传古今”。
7 人们供奉毛泽东如同上香祭拜其它的神像。范庄人讲毛主席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
生前为老百姓做好事的人,死后人们都要纪念他,求他继续保佑。神像中还有很多从古至今的医学家被当作神仙供
了起来,如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将对人民有益的历史人物及英雄人物神化或仙化,是民间信
仰造神时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各个民族中都有所见。

    龙棚内香火不绝。一位香客讲人总会有生病的时候,病有实虚之分,“实病”要看医生吃药,“虚病”就是心
病,吃药是不管用的,来龙牌前上上香、磕磕头,向神祷告、许愿才能好。8

    虽然菩萨无性,不分男女,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根据本土的审美与价值取向将一些菩萨的显象分出
渐趋定势的男身与女身,如观世音菩萨既是一例。龙棚内的女神有14位,共17幅画像。分别是观音(四幅)、文殊、
普贤,三皇娘,眼光奶奶、送生奶奶、班珍奶奶,闪电娘娘,毕(碧)霄、云霄、琼霄,何仙姑,以及十二凶宿的
危月燕和女土蝠。

    从1999年神像位置图可以看出观音菩萨与送生奶奶的较为重要的地位。9 她们担负着善男信女对子嗣的期望,
这种期望源于古老的农耕文化对于时间绵延的关注与重视。范庄的始祖勾龙曾经“平水土”、教民务农,使得范庄
自古就处于农耕的生活模式,不可避免地祈求着世代相继、延绵不断。他们不但将求子的希望寄托在中国民众熟悉
的观音菩萨与送子娘娘身上,连他们祭祀的龙牌也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

    拉碌碡:

    民间花会又称“十好班”、“玩艺”,是龙牌会专门邀请邻近村庄来表演助兴的。其中,秧歌、旱船、跑驴、
打莲花落子主要由妇女来表演,她们穿红着绿,服装整齐。男子则打横幅、敲鼓。

    拉碌碡最具地方特色。椅子两边各搭一条长木板,锣鼓助兴中,一男扮女装者背负绳索拉着碌碡上木板,至高
处时手里将一支红红绿绿的纸束举到头边,身后另一男子挥动长鞭遥遥打来,满地飘屑而人不受损伤。鞭响声震人
心魄,惊险处扣人心弦。

    问及表演者为何男扮女装,他们认为抛头露面、扭扭捏捏表演的女子会被人们笑话,有碍日后出嫁。同时长鞭
打花很危险,女子又胆小,所以就由男子装扮。10

    几位老年妇女也扭秧歌协助表演,她们年轻时并不参加,年纪大了觉得演演跳跳对身体健康有益,于是乐意参
与。11

    关于拉碌碡还有一个传说:隋炀帝昏庸奢侈,开凿大运河后坐龙船四处游玩,16至18岁的女子被选来拉龙船,
拉得不好就要挨鞭子。运粮的大臣为了显示权势也找16至18岁的女子拉碌碡压粮,稍有歇息就要鞭打。隋朝灭亡后,
为了警戒人们记住暴虐奢靡的恶行,就产生了这种民间花会。12

    据说锣鼓的助兴还是由于当年姜子牙助周伐纣,曾经夜战妲己女,终于以击鼓吓退了狐狸精附体的妲己。鼓声
可以避邪。

    朴实的民间传说表达了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判断,寄托着人们对善良、仁义、平安的向往。
这是他们最原始最浅显也是终极的渴望。

    祭灶:

    龙牌会设有解决民间花会吃饭的“十好斋”,中午开饭钱都有祭灶仪式。

    男女都可主持此仪式,二三十人在带领下依次对馒头、锅灶、灶王像进行唱经、上香、跪拜后才能开饭。13

    范庄人没有“女不祭灶”的想法。老年妇女信仰虔诚,会唱各种经文,是龙牌会的主要参与者。她们有较充分
的空余时间,范庄有龙牌信仰的传承,周围各类庙会众多,是她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参与民间信仰活动。

    看香:

    看香,即根据一束香燃烧情况来断定所求事情的吉凶祸福。14平安、健康、出行、婚姻等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问
题都可以到龙牌前来看香。有专人代为点香、看香。如询问父母健康,则先点香,由祈求者报上姓氏、家乡。若父
姓张,母姓李,家乡山东,看香者就对龙牌说“张门李氏,山东”,祈求者磕头。火焰燃烧的旺,窜的高,火苗集
中且持续时间久,就是“平安、没事”。

    求子:

    那些很想要孩子却没有的人才来向龙牌或龙棚里的送生奶奶像求。分“求娃娃”与“套娃娃”。15

    求娃娃,一可以给龙牌上香告知要怀的日子,请求龙牌准许,心诚就能怀上孩子。二可以由专人代求。求子者
手拿两束香,摇晃着身子对神像说,“给个娃娃吧”,先燃上一束,问要男要女,然后再晃着身说,“给个男(女)
娃娃吧,你大慈大悲”,祈子者许可头。一束燃至一两寸就起了,点上第二束,问“我为你求一个模样长得好看,
没有疤瘌,身体壮,不得病的,你从哪里来?”告知来处则辨之为范庄的东南西北,这第二束就是在寻找娃娃。此
时祈子者须许愿,第二年如愿撂油钱,多少不限,也可以许下别的好处。求子者对神说“人家说了明年来时撂钱…
…”并根据第二束香燃烧情况告诉祈子者寻娃娃的状况。最后祈子者要先捐一点香火钱。

    套娃娃,可以用蓝色棉线拴一个铜钱,用长香挑着往送生奶奶(送子娘娘)像上贴,贴上了就“拦住了、套住
了”。也可顺着龙牌雕刻的纹理挂。套住须许愿并说“要回去了”,“儿跟娘走吧”,“给个金童吧”等,用手捂
住铜钱,揣在兜里,路上不能会头,不能与旁人说话,回家后放在卧床被下,事前事后都可与丈夫说明。

    第二年生子须来还愿,称“还娃娃”。16还什么样的娃娃要先看香,得知它的来处,如“东山还金娃娃,西山
还布娃娃”,还有白纸娃娃,或在纸上画小兔、小猪的,也有的还需要再寄给龙牌若干年的,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还的“娃娃”和纸元宝要在神像前烧掉。

    看香与求子习俗在人与神的对话中都有一名妇女作为沟通媒介,颇有几分原始巫术的色彩。

    家庭:

    范庄老年妇女笃信龙牌,受佛教“善恶报应说”影响很深,在日常生活中也渗透着信仰的威力。老年妇女出门
时往往围着头巾,偏爱素净清洁的白色。经常要去附近村庄赶庙会,会唱经的还会受到邀请。17

    这里婆媳关系大都融洽,家庭较为和睦,大多育有两子,平时不愿去石家庄或其它城镇,安于范庄的生活。这
里结婚不讲自由恋爱,都是经人介绍,住房由男方提供,屋内一切摆设都由女方陪嫁,随各家收入而定。18

    这里有小学、初中,女孩上学由个人想法决定。19二十出头的认为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还得回范庄,念完初中就
帮着家里种梨树;十来岁的却很想考大学,家里也支持她们念书,龙牌会上老师让她们写作文谈感想,妈妈让她们
上香磕头,她们都照做不误,有的还求神保佑考个好成绩,考上大学。无论神灵与不灵,她们心底始终抱着一个美
好的希望。

    范庄的人们在精神皈依上有归属感与认同感,现实生活富裕,物质利益冲突不明显也不激烈,人们关系融洽,
对本土热爱,对外界没有太多兴趣,过着自给自足、平静安宁的日子,保持着乡土生活的淳朴、简单。

    探索与理解:

    1.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观念

    范庄龙牌会独具特色,以龙牌为主神举行盛大祭典,把龙视为主宰“天地三界十方”的至高无上的神,视龙牌
为始祖勾龙。这便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的真正体现。

    关于图腾,它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信仰。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图腾崇拜的特点就是相信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物的某一种类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20它是原始宗教形式
之一,并且具有若干特征,除了图腾是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始祖和保护者外,图腾必须有一定的祭祀或崇拜仪式,
是氏族的象征和标记,有一系列禁忌等等。

    炎黄子孙号称“龙的传人”。龙是华夏民族祖先丰富的幻想与想象的结晶,是神话和早期民族融合的产物。龙
作为文化复合图腾,具有马头、鹿角、蛇身、鸡足、鱼鳞、鸟尾,在水陆空之间任意游动,“见首不见尾”,神秘
莫测,具有翻天覆地、行云布雨的神力。在中国,到处可以见到龙的形象,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对中国的龙文化进行
着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对于范庄人,“二月二”是除春节外的另一盛大的节日,他们把龙牌会当成真正的“龙节”祭典。龙牌是范庄
人的始祖勾龙。据《礼记。祭法》记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水土故祀以为社”,《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载蔡墨语:“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勾龙是范庄人传说中的“社神”、“土
地爷”,他具有“平水土”教民务农的功绩和牺牲自己保护人民的献身精神。

    同时当地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范庄的“范”就指的是龙,这个字有着“草字头、三点水、张开嘴、翘尾巴”,
象征着一条饮水的龙的形象。21在2000年的龙牌会上,我得到了这样一张宣传单子,是龙牌会的会头之一主编的:

    《龙腾盛世乐人间》

    东方中华一条龙,美丽大地龙的身;三山五岳龙的鳞,长江黄河龙血液;

    万里长城龙脊骨,首都北京龙中心;香港澳门龙的眼,祖国铁路龙动脉;

    中华民族龙的胆,台湾回国龙圆满;经济繁荣龙飞腾,炎黄子孙龙祖传;

    中华历史五千年,全国上下庆龙年;春夏秋冬四季变,冬去春回天气暖;

    范庄故土勾龙安,二月二日继龙缘;龙化神蛾不怕寒,三九风雪来人间;

    龙牌盛会历年展,信仰龙牌心如一;敬龙祭祖世代传,年复年度龙牌会;

    六十花甲大庆年,文事书法纪龙展;孝敬父母龙祖传,尊老爱幼循龙理;

    爱国守法龙发展,德化教育世代绩;庚辰龙年跨世纪,祭龙敬祖庆丰年。

    从这张单子可以看出,范庄人将中华大地比作一条巨龙,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而范庄格外强调敬龙祭祖,
遵循着中国传统中优秀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这在范庄沿街的标语中也常有所见。在二月二这
个重大的节日里,分外可以感觉到农耕文化中为追求安定、绵延、和平而特别提倡善良、纯朴、顺从。

    这样,祖先勾龙、龙图腾与范庄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被范庄人世代祭祀。他们崇龙敬龙,集中表现了所有
龙的传人的基本心态,形成独特的龙文化,有强大的凝聚力。

    2.灵魂观念

    马林诺夫斯基曾讲“我感觉到半吐露而说不亮的心情,但同时又没有疑惑他们谁都有的:那就是他们谁都有的
悲哀,悲哀生命无常,为观无几;谁都有的疑问,疑问是否可以永免死亡,或者至少是否可以暂缓死期。可是同时,
他们又谁都依靠信念中所给的希望。他们要用关于灵界的神话、故事与信仰那样跃跃欲生的图画,掩盖上大无着落
的情绪上的空虚——张大了嘴要吞没这种图画的空虚”。22

    正是在这种心情中,原始人希冀可以凭借一种特别活跃的、不依赖于任何事物的本源——灵魂得以永生。正是
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原始人形成崇拜祖先的习俗,产生了巫术,创造了许多鬼神,并且深信不疑。

    这种灵魂观念在龙牌会上还有体现。范庄人崇拜祖先勾龙,认为他为了保护子民“化成一道白气,变成一只白
蛾飞走了”,白蛾是勾龙的化身,被范庄人称为“神蛾”。每年正月一过,在刮大风下雪的最冷日子,范庄便有白
蛾飞来,二月二集会过后就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踪迹。刘凤讲今年她家窗上飞落两只白蛾,对它说“白蛾来吧,到我
手上吧”,白蛾似乎通人语就飞了来,这样,她便捧着白蛾送到龙牌前供奉。范庄人认为白蛾出现是勾龙显圣,那
么它当然有灵性,不必费力捕捉。

    同样,龙牌会还流传着许多不守禁忌或不信龙牌而受到惩罚的“怪事”。这些有名有姓的真人真事,更加深了
范庄人对龙牌爷的笃信。而附近乡亲由于龙牌灵验愈发来的多了。

    3.求子中的巫术遗留

    所谓巫术是对自然、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之间相通关系以及超自然力量存在的一种信念,是获得这种沟通、驾
驭超自然力量以达致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从本质上说,巫术是非科学非宗教的。弗雷泽曾指出:人类经历了巫
术—宗教—科学三个发展阶段。然而,巫术并未在宗教出现后就全然隐退,而是与宗教并行,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甚至存在于科学相当发展了的人类生活中。

    范庄人求子习俗中既包含生育神灵的成分,也包含了生育巫术成分。

    首先,主宰生育的神灵是送子娘娘或龙牌。人类最初的生育神灵是女祖先或女始祖,随着父权制的确立,又出
现了男神或男始祖,他们也是氏族部落的生育之神。范庄人信奉始祖勾龙,祭祀龙牌,生育大事自然也会来求他。
同时人们不仅寻找生活中那些熟悉的神灵,赋予其新的神性,人们也创造新的神灵,赋予一定的神性,来平衡自己
的心理,满足自己的愿望,送子观音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范庄人的送生奶奶其实仍然是观音的化身之一,和蔼慈
祥,手拿一只黄布袋,袋中画有三个小娃娃。

    其次,整个仪式带有明显的巫术成分,巫术是其信仰基础的一部分,更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范庄有专人如潘联
国、史兴彩等主持仪式,上通神灵,下接祈求者。使用的工具是蓝色的棉线拴铜钱,拦娃娃套娃娃,套住后捂住铜
钱回家放在被下,这一过程属于模拟巫术。众人都认为非常灵验,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谁都知道的事实,乃是人类
底记忆对于积极的证据永远比消极的强。一件成功可以胜过许多件失败,所以证实巫术的例永远比反证来得彰明较
着。同时,更有旁的事实可以真的证明巫术或似乎可以证明”。23人们还相信“不能回头,不能说话,否则娃娃就
没了”这是出于巫术的信念。最后还有“还娃娃”。这一是为了报答送子神灵的恩德,二是表示神灵送子关系的终
止,避免神灵再来索回或受妖魔邪祟的侵凌,孩子已是自家人了。巫术信仰相通并且秩序化了,当人们把祖先前辈
的功德阴骘与本家本姓的子嗣结合起来考虑,往往就变得乐善好施,行善积德。求子中焚香、许愿、撂油钱明显体
现了这种信念。

    总之,范庄人借助神灵,借助巫术信念与巫术手段,表达迫切的求子愿望,首先卸去了精神上的重担,得到了
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

    4.宗教对民间信仰的渗透

    范庄人崇拜祖先崇敬龙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渗透以及儒家思想的教化。鲁迅先生很早就
认为民间宗教(伪士斥为迷信者)、民俗、神话都是出于“朴素之民”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自由(繇己)精神活动。
这种精神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受到任何人的干扰和压制。

    在龙牌会上,不同的佛前要唱不同的经。妇女班的负责人们都热衷于此。龙棚神像中佛教诸神的像占去绝大多
数,佛祖修行被认为比龙牌还高。有大旗写着“南无阿弥陀佛”;有横幅盛赞佛祖、佛法;许多标语都表现出扬善
去恶,修善积德的佛教思想。

    道教因素也有表现。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位置仅次于佛祖;龙棚被称为“醮棚”,龙牌会被称为“皇天大醮”,
并且曾经请过道士来打醮。道教分阴阳,一、三、五等单数为阳数,二、四、六等双数为阴数,所以供奉龙牌的供
品数目皆为三五阳数,忌讳双数。与佛教标语相混杂着也有“道法自然”等表现道教思想的语句。

    在范庄人眼中,现实生活需要知“礼”知“耻”,讲究“仁义礼智信”,儒家创始人孔子被尊为“圣人”,排
在第三位。龙牌会沿街标语中有许多是伦理教化类,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女性作为母亲的价值

    龙棚内的旗子上有这样一句“春留根恒母是家神”,动人的比喻形象的表现了妇女在传宗接代的生育中如同草
木之根有着生生不息的繁殖能力,而正是由于这种能力使得妇女在生育之后成为一位母亲就可以取得“家神”的评
价与认可,这一评价恰恰揭露出女性作为母亲的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悲哀。

    将母亲与植物的根联系起来,不仅显示了女性在孕育一个生命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更突出了母亲培育一个
生命使之成长起来所要付出的恒久的耐心与艰辛。

    一个女性从出生到死亡,她的身份基本上要完成这样三种转变:女儿、妻子、母亲。

    在男权社会,她作为女儿,没有继承人的显赫地位,得不到重视,“女儿是赔钱货”;当她到了出嫁的年龄,
“嫁出去的女儿”,就成为“泼出去的水”,即使她与娘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始终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这样的观念统治过封建社会的女性与男性,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敢说它完全被消除
了。

    她作为妻子,从缔结婚姻的那一天起,就担负起生儿育女的重任。《易经》中说:“天地因缊,万物化醇;男
女构精,万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为了子嗣的传递,在封建社会中
她们不得不忍受纳妾的制度,而做妾的女子更是连可怜的名分也没有,从而沦为单纯生育的工具。中国古代不是没
有爱情与婚姻之神,而是这些爱情神与婚姻神都承担起主宰生育的神职,他们主宰的爱情与婚姻终极目的都是为了
生育,为了中国人的子孙绵延。

    男子的继承地位使得她们必须成为母亲,尤其是一个男孩的母亲,她才能得到来自丈夫与家族的肯定、尊敬与
信任。

    中国的女性,也包括男性,在这样的圈子中走了几千年。农耕文化所带来的除了安定与和平外,还有对于生命
绵延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这种渴望导致了女性只有作为一位母亲,她的价值似乎才能真正的实现。

    范庄积极参与龙牌会的大都是母亲。年轻的母亲让自己的孩子到神像前磕头许愿,期待着神可以保佑自己的孩
子;中老年的母亲更擅长于主持参与各种各样的仪式,完全将精神寄托在信仰中,似乎她信仰地越虔诚,神就会给
予她所期待的全部的平安与幸福。在家庭生活中,我感觉到母亲们,无论是娘亲,还是婆婆,都能得到儿女的尊敬。
因为她们都有信仰,她们的信仰要求着较为传统的道德,所以她们能够比较和平地相处。

    结语:

    龙牌会的上供、用具以及请龙都颇似农村的丧葬仪式。平日里,勾龙的子孙们恭恭敬敬地侍候着他的牌位,并
混合着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合图腾——龙的敬仰,以缅怀祖先的心情,忠实而虔诚。将龙牌迎入龙棚就是完成了将一
个灵魂转化为神灵的全部过程,逝去的始祖勾龙,寄托其灵魂的白蛾,在他死亡的二月二,回到他的故乡来,享受
后世子孙的祭祀,并带来了他皈依之神界的所有神灵,享用人们的祭品、香火,与此同时,这些神灵似乎也将人们
幻想中的幸福平安带到这片土地上来,护佑着范庄的百姓以及从附近赶来虔诚祭拜的乡亲。

    与敬龙、祭龙及祖先崇拜融合的多神化民间信仰,一方面使这里的人们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使他们在现代化的
物质经济生活中还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良、宽容、和谐;另一方面,几千年的信仰积习使他们难以摆脱“神”
的威慑。虽然从是非判断上,他们的信仰以及行动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科学因素,但是在价值判断中,这种自
发形成的强大的信仰维系着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民众,寄托着他们发自内心的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
因此,当我们以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双重标准来看待这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时,其中包含的民间文化研究价值是
不容忽视的。

    这一年一度的聚会更是提供了难得的放松娱乐机会,如拉碌碡这样独具特色的民间花会表演,既展示了高超的
民间技艺,又包含了对暴虐的封建统治的批判,还给人们带来了观赏的乐趣。同时,这里也提供了民间戏曲传播与
繁荣的舞台,十里八乡的人们蹬着自己的自行车或者小型的三轮车赶来,男的裹着白毛巾,妇女扎着头巾,在早春
乍暖还寒的清风中,坐在平原上搭起的简陋舞台前,那样忘我地投入在一段段戏文当中。当然,民间小吃也不会错
过这个好机会,捏糖人的、打饼子的、压饸饹的、扯拉面的……这些情景早已消失在大都市的街头。随着经济的发
展,我们感受到电子时代科技文化的进步,这些凝结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事物却不应该只存在于我们的博物馆的静
止的展厅里。在这些有着朴素的甜、朴素的咸、朴素的香的小吃里,我们感受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素朴的民间文化。

    从以上龙牌会期间妇女参与的各方面可以看出,妇女将遗留的祖先崇拜观念、灵魂观念、巫术观念在日常生活
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遵行、传承。虽然男人们担当起龙牌会的组织和对外联系与宣传,但是重大的具体参与活动都
是由妇女来完成的。她们积极参与手工制作装饰起请龙时浩荡的队伍;她们细心的摆放着孝敬龙牌爷的供品,照看
着神像面前的供桌;她们虔诚的上香、祭拜、唱经,有的甚至还起着沟通人与神的重要作用。这些妇女是一批真正
的全身心投入在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她们中大多数没有太多的机会念书,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平日生活环境的
安定与相对封闭,使得她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其它新鲜事物,释放个人的能量,从而达到内心的满足。也许,只有在
这个盛会上,才是她们真正展示女性的美丽价值的时刻。当然,要更加深入地去探索民间信仰中妇女的心理世界还
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思考与探讨。

 


--  作者:林正
--  发布时间:2010/8/22 20:39:07
--  
赞一个
--  作者:胜利
--  发布时间:2010/8/22 21:38:47
--  
楼主辛苦了,谢谢。
--  作者:难得糊涂
--  发布时间:2010/8/22 21:48:40
--  

看了云起兄的介绍,有了更多的了解.谢谢!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10/8/23 9:21:19
--  
谢谢云起兄,长知识了!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0/8/23 10:09:19
--  
 组织严密,活动规范,基础坚固,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