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军人联盟——军盟音画——原创妙文——高天文集连载


〔忆当年〕勿忘母爱 心存感恩

作者:高天


谨以此文献给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母亲!


朋友,当你工作称心、亊业有成、生活如日中天的时候;当你家庭幸福和睦,全家在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中畅游的时候;当你阖家团圆、儿孙繞膝承欢,为你举杯祝福的时候。你可曾记得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是她,给了我们大海般的无私真爱;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长大;用点点心血教育我们成长做人的恩重如山的母亲!

朋友,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我们能抚心自问,尽到了做儿女的孝道和责任吗?对得起年迈健在或已经作古的母亲吗?历史上女娲补天的伟大;岳母刺字的忠心;李奶奶举紅灯说家史的悲愤;江姐狱中托付“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撒在儿心上……你要让儿的坟墓向东方,看见家乡紅太阳……”的真情;沉香力劈华山救母感恩等故事,也许大家都能说上几个。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她〕,如何不忘母爱、怎样孝敬父母、亊亊格守孝道、处处不忘去报答母恩……???

我的母亲已去世十三年了,今天想起来,她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身边。我为母亲的聪明、善良、贤惠而自豪,也为母亲的坚强、勤奋而高兴,更为自己未尽到做儿子的孝道而惭愧。今天我想动笔去回忆母亲,以表达我内心的愧疚,往事历历在目,不由我泪满心田,无从下笔。

〔一〕苦难岁月

母亲出生在县城东南边十华里的万元墩戴屋,自幼,因外祖父身材高大有力,三百斤的独轮花车能推着飞跑。靠一副打垒子的好手艺〔把泥土和竹子做成的磨米的手推磨〕养家糊口,家境尚可。几亩簿田,精耕细作,自食有餘。

母亲皮肤白净,尖长的瓜子脸、高高的鼻粱、长长的人中、双眼黑白分明,总是炯炯有神。再加上一副高挑精瘦的身材,更显得得分外精干、善良。

母亲自幼緾足,因于很少下田干活。一副精巧善綉的针线活,名闻乡里。母亲她读书很少,却知书达理,言长善谈。平日里,她和蔼待人,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不失小家碧玉的清秀。母亲她才十几岁时,因祖父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为营、团党代表,在武汉战斗中负重伤,回家疗养不久逝世。父亲又是独子,而早早到高家当了童养媳。

难忘的一九三七年,日冦入侵,战乱叠起,民不聊生。抗战暴发,祖母齐氏带着两个半大小孩,长年逃荒避战、东躲西藏。真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脚之地,家境异常艰难。听母亲说家里穷得连火柴都买不起,总是到城东门社祠庙借火种烧饭。后父亲渐大,在城东门租房开了一家小香炮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此母亲就挑起了浆洗缝补的家庭生活重担。后来,父亲拜师学武、从医,关掉小香店,开起了小诊所,为人专治跌打损伤。母亲凭着聪明好学的天性,自学成才。打针、换药、熬膏药、配方子,样样能干,成了小诊所里外一把手。父亲长年习武会友,因此,家中不乏流氓地痞常上门滋事,母亲总是好言劝慰,热情穀待,息事宁人,从不惹事生非,因而,也愽得邻里的一致好评。母亲一生养了五男二女,因家境贫寒只活了我们弟兄四人。我在家排行老二,听母亲说解放前夕,战亊不停, 到处抓丁,小县城男女老少外出避难,母亲十月怀胎即将临产,只独自一人忍着疼痛,自己动手烧水、自已剪脐带接生。月子里连一粒大米都没有,只靠吃萝卜白菜渡日。这比起今天的女同胞,空调产房住起来,全家服务一起上,山珍海味挑着吃,休息半年不上班,真是天壤之别。

〔二〕力撑危难

解放后,父亲当了街长,又兼师范学校校医和城关镇消防大队长。接着公私合营后,又当了城关诊所所长。父亲工作繁忙,很少落家,母亲一个小脚女人,拖着接二连三又生下的两个弟弟、共四个小孩,白天要照顾小诊所的生意不说,一家八口〔父亲还带了两个学徒〕吃喝浆洗等生活重担全部压到母亲身上。母亲她从不叫苦,默默忍受着生活重压,起早摸黑地拼命干。听母亲说,她总是鸡叫头遍起床,生火做好飯,然后天麻麻亮又挑着一担衣服到儒学塘里去洗。一年冬天,母亲刚生下三弟不久,她拖着虚弱的身子去洗衣服,池塘結了冰,她硬是用棒槌敲开冰层,在刺骨的凉水里洗衣服,结果冻死了两节手指头。十指连心,母亲疼痛好几个月。从此,母亲也落下了严重的月子病和风湿病。

正当孩子渐大,生活稍微安稳,尚可喘一口气之时,沉重的政治灾难又压向了母亲。一九五八年,反右斗争的风暴也席卷了小小的县城。一向生性刚直的父亲,便首当其冲,被莫须有的罪名而蒙冤受押。那时候上小学的我,仿佛家中倒了大梁。此时,被极左思潮吓怕了的左邻右舍,如同陌生人。亲朋好友也怕沾边不上门。可怜母亲呼天不应,只得抱着四个孩子偷偷痛哭流涕。政治、生活双重压力压向了瘦弱的母亲。刚强的母亲擦了干了眼泪,以惊人的毅力撑起了大厦将倾的这个家。在举目无亲之下,硬是凭着一双三寸小脚,一副瘦弱的身子骨,在人生最危难时刻,坚强的活着。母亲下决心不让四个孩子停学,以超常人的坚强,拼命地揽了几样活干。先是包下了商业局、百貨公司仑库十几个人的洗衣活。我记得每天都是晚上拿衣服回来洗,下午叠好了再送回去。有时,一天要洗几十件衣服,晚上在水塘边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脚发麻了,可怜我的母亲只得从地上掙扎着爬起来。这还不算,为了多掙几个錢,白天母亲还要到苗圃去锄草。记得一年夏天,久旱不雨,天气炎热无比。苗圃抗旱,出高价找车水工。这种连男人都吃力的活,可怜我的母亲拖着三寸金莲,在脚踏水车上总是一晚踩到天亮。小脚本来就比水车脚踏都小,经常踩空,双手吊杠,可母亲从不叫苦,只是咬住牙默默忍受着。清晨收工,别人回家睡觉,母亲为多掙几角銭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去锄草。这样下去就是钢筋铁骨也撑不住,母亲终于病倒了。这时,远在太湖读师范的大哥,为减轻母亲负担,偷偷休学,到远离县城一百多华里的复兴中学去教书。读小学四年级的我,也总是天麻麻亮。就到离县城八华里湖北省交界的周家冲,去砍一担柴回来再上学。下午放学了,就去拾麦子、捡稻穗、掏紅芋、挖地、种菜,样样都干。晚上再在小油灯下看书补课。我经常迟到早退,但成绩总是特好,深知内情又深怀同情心的班主任女石老师,从不批评我,反而经常给点吃的东西接济我,使我终生难忘。

沉重的政治和生活双重压力,没有使母亲屈服。母亲的坚强,也感召了我们弟兄幼小的心灵,使我们从小就懂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正值做人、知恩图报的道理。更坚强了我们自强不息的个性,增强了刻苦好学和奋发向上的思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十来岁就包干了所家务亊,每晚母亲去干活,我常领着两个弟弟做完作业就到北门如意庵庙上姑祖母那里去睡,还时常能吃上一顿飽斋饭。姑祖母是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自幼飽读诗书,能说会道,相貌出众。为反抗不满婚姻,凭官出家当了尼姑。解放后,她历任各级人大代表、县佛教恊会负责人。并荣幸出席了全国首届佛教代表大会,受到了朱委员长和周总理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只可惜一张六十公分宽的大照片因文革失落。在那反右扩大化的年代,姑祖母总是宽慰母亲,要坚信党的政策,要相信自己的丈夫和亊实,带好孩子。果然不到一年父亲就无罪释放回家,继续当医生,母亲从此也熬出了头,缷下了千斤重担。

〔三〕 渡过飢荒

反右斗争的风暴刚刚过去,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吃大食堂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共和国的同龄人们,又摊上了这难忘的时光。三年自然灾害,居民的口粮标准一降再降,由原来的22斤降到了18市斤,每天六大两本来就欠吃,再加上大食堂锅里刮刮,碗里刮刮,落到社员口里,就真是稀饭见底、干钣无几。我们全家一大三小四口人,每天中午,母亲总是打八两米饭,回来还要留上一勺,一个星期下来凑着给父亲吃。母亲总是把剩下的飯,放上野菜煮上一大鍋,每人喝上几大碗。真是一歺三大碗,越吃越鋨。那时候,母亲总是到处刮树皮挖野菜,回来做成糠粑粑给我们充飢。我一放学也就到处拾麦子、捡稻穗、掏紅芋,回来磨粉搞糊吃。当时,逢年过节,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吃一钝飽飯。

一年,双抢季节到了,农村劳动力缺乏,居民要下乡支援,帮助收割稻子。十来岁的我,顶替母亲跟一些阿姨、叔叔到六虹圩去双抢,人的确很累,但白米饭粥可以吃得饱,心里特别高兴。我们每天都是早上三、四点起床去割稻,太阳出来就收工吃饭,下午再去收稻子。为了让母亲和弟弟们也吃上一点,我几次把早上打好的粥舍不得吃,收了早工就往家里跑,送给弟弟们吃。记得一次我打了一大盆粥,天刚亮我就赶到家里,睡梦中的两个弟弟听说有吃的,一下子爬起来就抢着喝,不小心打翻了盆子把粥泼掉,兄弟俩打了起来,母亲在一旁默默流下辛酸的眼泪。

使我最难忘的两件事是,一次外祖父从乡下餓得摇摇晃晃的来了。目的是想上街到女儿家糊一顿饭吃,可怜母亲为了不餓着几个孩子,硬是把父亲也骂走了,结果外祖父在回家的路上餓倒在路边,回家不久就死了,母亲懊悔得大哭了一场。

另一次是,我为了吃一顿飽飯,一天夜里,十来岁的我,从县城背一个六岁的小孩到离县城六、七里的韩文公社去,当时路小、杂草丛生,高一脚低一脚一直走到半夜才到。至今想起来那种不堪回首的岁月在母亲的呵护下,終于熬过去了。

随着中央政策的调整,大食堂拆了,允许搞自留地了,那种艰难的岁月,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四〕 曙光初照

三年自然灾害不堪回首,中央政策的及时调整,使灾后的中华大地渐渐恢复了生机。我们一家,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終于闯过了飢餓的难关,得已生存。但家庭生活仍然比较困难,一家五口的经济负担,还是沉重的压在母亲肩上。母亲絲毫不能松一囗气,还是起早摸黑地给人洗衣、做工。为了养家糊口,母亲还总是带着我在城墙根边开荒种地,种麦子、插紅芋、栽莱、栽瓜。我们先后开了大約三分地,每天放学,我不是挖地,就是挑大粪澆菜。一年下来,也能收上几斗麦子,几百斤山芋,能補充不少口粮。家中的青菜不但自给,还经常送人。母亲整天的给人洗衣、拔草、开荒、种地,本来就瘦弱的身子骨就更消瘦了。可母亲的意志特别坚强,好像混身总有使不完的劲,真让人不可想象。现在想起来,这是一种伟大母爱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她!使她累不倒,拖不垮。

当时,除大哥在外教书能糊自己生活外,父亲因没有正式平反,在农村当医生也只能糊自己。所以母亲拖着我们三个小的上学、吃飯、穿衣、人情世故还真不容易。但母亲不管再累、再穷,每到过年,总要为我们弟兄三人做一件新上衣。为了减轻母亲的沉重负担,好不容易考上重点宿中并读到初一的我,被迫休学,到东风公社医院当中医学徒。开始了我从医生涯。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使本来得以逐渐恢复的国民经济,又停滞不前。工厂停工、学生停课、机关不上班,可老百姓要吃饭,农民要种田。母亲好不容易盼到小孩渐大了,能松一口气了,可全家都坐在家里等吃,还要闹革命,因此,生活仍旧过得很紧巴。母亲还是日复一日的辛劳着。

一九六九年,党的九大召开,全国山河一遍紅。各级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宣告了动乱的结束,正当一切都走向正常之时,北彊战火突起,我们一大批热血男儿投笔从戎,光荣加入了保家卫国的縁色军营。文革几年,老三届的学生和知青积累了一大批,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当时,唯独参军最光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我的光荣入伍,虽然使家中减少了一个帮手,可给母亲带来了思想愉快,从此,母亲她精神焕发,人前人后也扬眉吐气!记得我们出发的那天清晨,母亲两眼虽飽含着眼泪,我知道那是被压抑了很久的幸福的泪花。我入伍没多久,接着三弟也被招工,后又被推荐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四弟也初中毕业,被分配到兵团支军,大哥也成家立业喜得头孙。这一连串的喜事,使母亲喜上眉梢,乐在内心!苦难的心田,撒满了初升的曙光。家庭负担轻了,政治上翻身了,可勤劳善良的母亲仍然在辛勤劳动着,直到一九七二年父亲彻底平反,恢复了工资级别、补发了工资,调回了县城,母亲才停止了帮人干活,可闲不住的母亲又在医院当起了炊事员。母亲勤劳善良的个性和好善乐施的品德,热心助人真诚,在我们弟兄四人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财富,却留下了做人要靠自己奋斗,为人要真诚的穷苦人的真正本色。

〔五〕 夕阳无限

邓小平同志的复出,为灾难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拨乱反正、右*平反、落实政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动乱的中国,逐步走向繁荣。母亲这时,仿佛年青了十几岁,整天精神唤发,乐呵呵的,苦尽甜来,終于过上了称心如意的日子。四个孩子全部出来了,近五十岁的母亲,飽经沧桑的身子骨虽比较瘦弱,但家中一连串的顺心事儿,四个儿子都工作、老三考取安医大第一届研究生,大家都先后入党,先后成家,使得她的心情格外舒畅!清晨、旁晚,河堤、柳下,总能看到父亲和母亲散步的身影,电影院里常能听见她〔他〕们的笑声。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没过上几年。病魔又緾上了父亲,使母亲又一次经受了漫长的劳累服待之中。父亲患的是支气管哮喘,引起的肺气肿,并发肺原性心脏病。虽不是什么絶症,但难以治愈。尤其是冬、春季节反复发作,行动困难,生活难以自理。父亲的病,整整拖了十几年,全靠母亲服待,整天输液、插氧、翻身、擦洗,母亲默默无闻地坚持着,我们在身边的三个兄弟,虽然也轮流值守,但时间太长,久病无孝子。因此,担子全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她日以继夜地辛劳着,直至父亲临终。

父亲走了,母亲陷入了长时间的痛苦之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年轻夫妻、老来伴。六十多岁的母亲和父亲,本来晚年老两口相敬如宾、相儒以沫的好日子能长相斯守。可没过上多少年就彻底分手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经历过太多的磨难,父亲的病逝,她虽从痛苦中挺过来了,可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没有往日那么精气,瘦高个头的身体尽管还是那么硬朗,可满头已爬满了白发。四个儿子均已成家,她一个人也不跟,仍旧住在过去的老房子里,粗茶淡饭、贻养天年。八十年代,我们弟兄每人每月给母亲50元生活费,让她一个人过点清闲、自在的日子,后由于旧屋年久失修,需要改造。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四人就商量着把房子处理给老四。由他重新做起来,并畄一间给母亲居住。可房子做起来后,母亲常在一家居住,难免有磕磕绊绊。老小在一起,母亲要早睡早起,吃斋信佛;小的则晚睡晚起,吃荤重油,生活不忇调。因而,母亲不愉快,提出来要租房子到一边居住。我们弟兄几人又到处张罗着为母亲租房,既要选交通便利,又要闹中有静,不能离我们太远,便于进出又不寂寞。平时,我们轮流去看她,柴米油盐我们去买。这样下来几年,新矛盾又出来了。有时晚上生病无人知晓,那时又无手机,家庭也很少有人安电话。有什么急事一时也找不到人。再加上母亲年龄也慢慢大了,身边确实是要有人照顾。我们弟兄又研究对策,安排母亲在我们三人家轮流居住,每家腾出一间房子,并且安排一个小厨房让母亲单独烧饭。先是每家住一个月,后又改为三个月,最后半年一换。就这样母亲还是不称心如意,总认为自己到处不是家,一些破家破业又无处放,而且养的几只鳮,也总是从东家搬到西家,太啰嗦。母亲又不安心了。最终,我为母亲专门做了一间厨房,又揀了一间大房子给她住,所有东西放在一处固定不动,人随她到那家去玩,吃饭想怎样都行。这样母亲才算安稳下来,才真正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随着我们弟兄四人的孩子也渐渐长大了,忙工作的忙工作,上学的上学,不在身边,母亲又感觉不热闹了,飽经沧桑的母亲,身体也彻底地差下来了。原本只有胃病的母亲,也慢慢并发了肺功能疾病。她没有象父亲那样经常住院,母亲仿佛很理解子女们的心情,总是让我们以工作为重,从不给我们增加任何压力和负担,大病小病总是一个人默默忍受着。母亲七十多岁时,正是我们亊业有成的时候。老大先后担任中、小学校长,后又调县政协任秘书,我从部队回来后,在县粮食局当个小头,三弟科大毕业后先后畄校在科大任教、又先后在安医大、上医大、同济大学、苏州大学任教授、愽导。四弟在兵团任医生。第三代子女有十几人,都有大学学历、都是单位骨干,也大多数入党,第四代也有六人,母亲本是儿孙满堂,应该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她终于去了,享年七十七岁。值得幸慰的是,母亲不仅坐过汽车、火车,还坐过飞机。也到过合肥、南京、苏州、上海等地。

母亲她走得那么清净,更是那么干净。飽经时代沧桑的她,没有畄下任何话,她放心的去了。她没有牵挂,也没有遗憾,因为她深深懂得,穷人的孩子是会自己成人的,是会对得起祖先和国家的。

母亲她终于撒手走了。她短暂的一生,吃尽了千辛万苦,经历了人世间的磨难。晚年时代变了,日子好了,本该多活上几十年,多享享清福,可她还是匆匆忙忙地去了。母亲她虽然没有给我们畄下任何财富和叮嘱,可她那勤劳、正值、坚强的个性,热情、寛厚、善良的品格,象永不西下的太阳,永远銘刻在我们的心房!放心的去吧!母亲。儿孙们决不会辱没您的教诲,永远做一个对得起祖先、对得起人民的儿子。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说明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国军人联盟:社区登陆 版权所有 2008/07/26创建 本页最后更新日期:2010-04-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09019455号